2010年03月02日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廖子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融水苗族自治县镇东华村下伞屯的秦锋,12年来承包近30亩的土地种桑养蚕,走上致富路,成为当地致富的榜样。2008年村两委换届时,他当选为东华村民委副主任,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他从外地打工回到了家乡,看到乡亲们勤耕忙种的农业生产,艰苦的劳作与微薄的收入极不相称,激起了他对传统农业的反思。经过调查,他把打工积攒的钱投入在自己的2亩责任地上,迈出了种桑养蚕的第一步。

    刚开始秦锋认为只要多养,蚕一睡醒就喂,就能有收获。结果是白辛苦了一个月,没有赚上钱。

    当第二批蚕养到第五龄期时,秦锋又遇到麻烦了,蚕相继死去,这次险些亏本。

    秦锋意识到光种好桑树,没有养蚕技术是不行的,于是他一有空就到养蚕的老户人家咨询,还买来有关书籍钻研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经过近一年的摸索,秦锋渐渐地掌握了养蚕的技术,也摸索出一套养蚕的办法。

    掌握技术后的秦锋胆子更大了,第二年,除了把自己的责任地全部种上桑树外,还贷款1万元,租种了其他农户的8亩责任地,当年不仅还清了贷款,还纯收入3万多元。

    现在他每年都租近30亩的地种桑树。秦锋说:“只要蚕茧价格相对稳定,每年纯收入两三万多元绝对没问题。”

    秦锋富了,并没有忘记乡亲们。2006年,他买回彩电、VCD、科教光碟,免费给乡亲们播放。他还把乡亲们召集到自家桑蚕地,传授自己掌握的桑苗栽培技术、种植技术,同时,把自己养蚕的经验整理成册,免费印发给乡亲们,全村掀起运用科学技术种桑养蚕的热潮。

    现在全屯110户中50岁以下的劳动力均掌握了桑苗栽培技术;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530元增加到现在的3500元,彩电、VCD、洗衣机等陆续进农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