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黄统富时,他刚从带领群众扩种甘蔗的“火线”上下来,浑身是汗。身材魁梧的他,国字方脸,一头浓发,声洪语振,沉稳刚毅。
宁明县那堪乡驮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统富,已连续当了20多年村“老总”,2008年荣获宁明县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崇左市富市先锋。年过六旬的他,多次萌生“引退”之意,可上级不同意,说有他在可高枕无忧;群众也不同意,说有他在心里踏实。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村干部能让组织如此信任、群众如此爱戴?也许可以从那崭新的新村、满山的甘蔗、平坦的村道中找到答案。
“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责任”
三月的驮楼,春暖花开,正是耕种的大好时节。600亩甘蔗扩种任务重重地压到了黄统富肩上。
一领来任务,黄统富便迅速定好扩种之策,包干、留种、供化肥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这时,遇到一个难题:找不到耕作的机子。季节不等人!黄统富干脆帮助联系担保,让村委副主任邓世恩赊购到一台耕作机,扩种难题迎刃而解。
在黄统富心中,甘蔗扩种不只是任务,更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大事。2004年之前,村里曾有千亩土地丢荒。为了引导群众大种甘蔗,在黄统富的带领下,村里用集体林场发包款10万元和另外筹措的资金,修建起了全村所有屯的50多公里路网,直达每个种蔗山头,打破了交通瓶颈。此后,村里的种蔗面积以每年一倍的速度高速增长,2009年到2010年榨季,全村入厂甘蔗达2万多吨。
“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责任。”黄统富话语质朴,却掷地有声。
黄统富还把目光投向松脂加工。驮楼村坐拥松林,松脂产量丰富,但长期以来,村民们都要肩挑马驮四处奔波去卖松脂。黄统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迅速筹集300万元资金,在村中建起了松香厂。现在,松香厂为当地群众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松香5000多吨,每年给当地群众带来380多万元收入,创税100多万元。2006年,他又引来70万元资金建起木材加工厂,工厂年产值达400万元,群众收入再增新源。
“你有困难,我们哪能不帮啊”
在驮楼村走访,可以听到许多黄统富扶难济困的感人事迹,村民们把他称为“及时雨”。
“多亏黄书记当时借给我8000元钱,要不然孩子上大学真不知该怎么办了。”谈起2005年为女儿筹钱上学的难事,黄雪高大叔热泪盈眶。
当时,黄统富刚办松香厂,资金周转还相当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答应预支黄雪高的松脂款,并安慰他不必太担心,这些钱可以在适当时候分期分批从松脂款中扣还。
五保户陆梅盛对黄统富帮助自己修房子的事记忆犹新。2003年,陆梅盛的屋子因顶梁被虫蛀导致弯折,砖瓦块都砸到锅里了。黄统富知道后,立即组织几名村干部,拉来木头砖瓦,不到一天就把她的屋子修葺一新。正在陆梅盛不知如何感谢时,他对陆梅盛说:“你有困难,我们哪能不帮啊!”
“村里要变好,必须做好基础建设”
如今的驮楼村,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村中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通水通电,村民安居乐业……展现出一幅美好画卷。
“村里要变好,必须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黄统富对驮楼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了然于胸。但在2003年之前,驮楼村的群众仍面临用水难问题,生活用水全靠行路肩挑,辛苦不说,吃到的水还不卫生。
用水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便无从谈起。在不断完善“通路”“通电”两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黄统富向“通水”发起了冲锋。他多方奔走,终于从县扶贫办争取到了50万元资金,解决了资金投入的问题。为了找到自来水的合适水源,黄统富和村干部们分头上山,天天奔走于山岭间,终于在该村的叫暴屯高山上发现了一处很好的水源。
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驮楼村全村11个屯终于都通了自来水。与此同时,平高小学的学生宿舍楼和村委会新办公楼也建起来了。
“安好家,还要找好路子”
“那些日子,黄书记一天到晚都在工地上忙碌。”回首灾后重建的艰难岁月,平高新村村民林海玲仍记忆犹新。
2008年的那场特大洪灾把驮楼村的平高屯夷为平地。作为灾区当家人,黄统富责无旁贷地冲锋在前。灾情调查、建房登记、帮助贷款、采购材料、照顾低保……每一样都让黄统富倾注心血。历经数月奋战,96间新房在废墟上崛起。
黄统富没有满足于此,“安好家了,还要找好路子。”他马不停蹄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研,最终根据平高新村位于山区中心、交通便利的情况,决定建一个农贸市场,既为村民提供经商的机会,又可以解决附近群众赶集路远的问题。
为筹集平高市场的建设资金,黄统富创新思路,大胆盘活土地资源,以地生财,筹集了近80万元资金,顺利建成了占地56亩的平高市场,辐射周边群众1.2万人,成功探索出一条既可让灾民安居、又能获得长远发展的灾后重建新模式。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袁军: 身残志坚 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 【详细】
第一书记梁明军:脱贫“勤务员” 致富“引路人”
【导语】2018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委组织部从县发改局选派梁明军到平孟镇平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梁明军积极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的“勤务员”和致富&ld 【详细】
靖西市禄峒镇杨超厅: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8月3日下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禄峒镇平江村蚕茧收购点,收购商对杨超厅蚕茧进行刷选、装袋、最后称重,按当前的市场价格和蚕蛹的品质,他将获得3000多块钱的收益。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也获得一些收入,但当时父母身体欠佳,小孩上学,获得收入不够一家5口 【详细】
“东风风来满眼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恭城一对年轻夫妻的产业得到县委书记高度赞扬
邱云敏和丈夫莫元军都是“80后”,结婚之初,家庭收入以丈夫在外从事建筑业为主。随着桥头村力促打造“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的蓝图步伐进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决定把房子装修搞民宿产业 【详细】
逆袭人生 ——蒙芳真用勤奋演绎脱贫路
瑶山深处,天刚擦亮,鸟儿喳喳叫,鸡群喔喔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麻洞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300对大大小小的鸽子映入眼帘, 不时传来“咕咕咕”叫声;不远处山脚下用竹子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