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周仕兴 骆展胜 马宏富 李传宝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2511309123454734.jpg

王辉(右二,手执笔者)在基层调研。

  2011年1月26日,一颗为党的组织工作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心脏,在繁重的工作岗位上,永远停止了跳动——

  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区优秀组工干部、资源县委组织部干部股原股长王辉,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他深深挚爱的组工事业和无限眷恋的父老乡亲。

  “太难以置信了!”同事程静莲说。她的对面,是王辉的办公桌。桌上一摞材料,来不及整理;一只茶杯,还装着满满的茶水……

  王辉,41岁——

  戛然而止的人生。

  震撼人心的灵魂。

  这位默默无闻的组工干部,扎根基层岗位,就像一块平凡的基石,以弱小身躯融入深厚泥土,用有限生命化作无穷力量,和千千万万人一起,共同擎起党的伟大事业的巍峨大厦。如今使命未竟,抱憾离去。

  他有基石的坚毅,刚正不阿,严守选人用人公道正派的“生命线”

  2010年5月,王辉任资源县委组织部干部股股长。

  履新不到一个月,王辉就遇到一个棘手问题。在考核某乡领导人选过程中,一条短信发到他的手机上。

  短信“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能力、学历、资历哪一样不行!为什么不考察我!”

  “您先别急,干部选任要符合程序……”王辉心平气和,回了一条短信。

  “我找书记去!”对方余怒未消。

  果然,很快,时任县委书记也收到了这样的“质问”。

  县委书记找到王辉,了解事情原委。原来,这位同志没有通过民主推荐关。按规定,不能列为考察对象。

  “选人用人,就是要公道正派,严格把关!”县委书记对王辉说:你做得好!

  “民主推荐很重要,选拔领导干部要有群众基础……只要你努力,一定前途无量!”王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经过一番沟通,对方情绪稳定下来。

  然而,经过此事后,这位同志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以为从此被组织“抛弃”了。

  王辉显然没有“抛弃”他,而是勉励他扎实工作,争取从头再来。

  一次次劝导,一次次激励,该同志终于重整旗鼓,最终在后来的推荐考核中脱颖而出。

  组织部干部股,权力可以说很小,也可以说很大——全县选人用人,考察谁不考察谁,最初方案都从这里出笼。

  于是,股长王辉,成了一些人的公关对象。

  “王股长,请您吃个饭吧!”这样的电话,王辉隔三差五总会接到。

  “不吃请,不收礼,不扰民,这是组工干部的三原则!”王辉解释道,婉拒了。

  如果仅是如此,倒也罢了。

  事实远比王辉想的复杂。

  “我想做某局副局长,你做方案!”不像请求,倒像命令。

  更出人意料的是,竟有数十人提出同一“要求”。

  王辉向部领导反映,寻求县委的支持。县委意见一致:“让跑官要官者空手而归!”

  这,无疑给王辉一剂强心针。他顶住压力,将“要官”者一一排除。

  类似的事件,让王辉感触颇深。“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他说,组工干部通常被看作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唯有恪守这道防线,唯才是举,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组工干部新形象,才能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

  王辉也曾感慨:“我难免会得罪一些人,但我对得起‘组工干部’这个称号!”

  这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

  他有基石的胸襟,海纳百川,以独到的慧眼识鉴优秀人才

  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

  王辉常叮嘱股里的同志:“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

  他把这种责任,融入日常工作中。

  在基层调研时,王辉发现,有一位副乡长,平时各项考核,每次都名列前茅。但一到民主推荐,总不能入围。

  为何会出现这一怪象他百思不得其解。

  访群众,问村干……经过深入调研,王辉发现:这位副乡长因坚持原则,得罪了一些人,致使“被孤立”。

  他把这一情况如实汇报,县委决定,将该同志平调另一单位。

  果然,在新单位工作不久,大家便对其能力一致认可。再次民主推荐,高票胜出,提拔任用。

  潘石庆扎根基层25年,工作一向认真扎实,但因他生性敦厚,不善交际,在考核中常“吃亏”。

  王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向县委汇报,建议被采纳,潘获提为正科级。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王辉说,我们选人用人,要把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作出实绩的干部,真正做到“让能干事的靠前,干不好的靠边”。

  “组工干部,不仅要有独到的眼界,更要有宽广的心胸。”这是王辉奉为珍宝的格言。

  早年在学校工作时,一位女教师曾因工作和王辉发生过矛盾。王辉调到组织部后,这位老师的丈夫提拔时正好是王辉考察,她很担心对丈夫不利。

  然而,王辉丝毫未计前嫌,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使其顺利晋升。

  事后,女老师连连感叹:“王辉的心胸真宽广!”

  宽广的心胸,源自他对事业的执著和对信仰的忠诚——

  选任干部要“公心”;

  考察干部要“细心”;

  对待群众有“爱心”;

  处理问题有“耐心”。

  多年积淀下来的“四心”原则,成了王辉的座右铭。

  他有基石的操守,侠骨柔情,在情与法的天平上不倚不偏

  “组工干部,须闯亲情关、朋友关、地域关、压力关。”这是王辉工作笔记中的一句话。

  王辉是资源县人,生活工作圈子里,多为亲朋好友。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不迷失方向,是考验,更是挑战。

  去年,县里决定选拔一名教育局副局长。时任城关小学校长的周小宏进入候选视野。

  论能力资历,周均无异议。有人提议,让其直接进入程序,快捷省事。

  “不行!”王辉闻声叫停。

  事实上,周是王辉的老领导。但关键时刻,他为何持“反对意见”

  “按照规定,教育局领导须在全县教育系统民主推荐。”王辉道出理由。

  “你和他多年的交情,要顾及情面。”有人劝王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选人用人,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嫌麻烦。”王辉说。

  做方案、民主推荐、考察、公示……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选拔工作结束:周小宏依然顺利上任!

  人们开玩笑说,这是做了一轮“无用功”。

  王辉却不以为然:“尽管看起来‘无用’,但对维护选人用人的严肃公正,十分‘有用’!”

  “人都是有感情的,但要用对地方。”王辉感言,在情与法的天平上,稍有不慎就容易偏差。

  在林改过程中,王辉的姐姐与邻居发生山林纠纷。姐姐托他跟乡里打个招呼,请给予“关照”。

  令姐姐费解的是,招呼是打了,却不见“效果”。

  原来,王辉是这样跟乡领导说的:“一定要严格处理,绝不能因为是我姐姐就有所偏袒!”

  事后,王辉专门跟姐姐解释:“我是国家干部,要起表率作用,不能以权谋私。”最终,在他的劝解下,姐姐主动把争议山林让给了对方。

  也曾有人议论,王辉连亲人都不帮,真是“无情”。

  然而,翻阅他的履历,我们发现,“无情”之外处处情。

  梅溪乡原副乡长吕开盛,在基层工作多年,年迈双亲在县城,自己年近40还未成家,一边上班一边要照顾老人,两头奔波,劳力劳心,却从未向组织诉苦、提要求。

  王辉深受感动,及时将吕的情况向县委汇报,最终将其调回县城。

  女大学生喻晓芳一毕业就到乡里工作,由于偏居深山,难找合适对象,成了大龄“剩女”。

  王辉获知后,即向领导作了专门汇报。

  就在他离世不久,喻晓芳也已调回县城。

  ……

  都说“有情有义真豪杰”。但谁知道,在情义之间,王辉也曾经历怎样的艰难抉择。

  去年6月,他和妻子的老同学蒋永刚,从外地调任资源县委组织部部长。

  “同学当领导,方便多了!”有人说。

  “越是老同学,越不能给他添乱。”王辉如此自我诫勉。

  妻子王秀珍是小学教师,长年累月的教学工作,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咽喉疾病。2009年,因声带长息肉,做了手术。医生建议她换岗,少讲课,以免失声。

  于是,王秀珍写了一份请调报告,想让丈夫跟老同学说说情,为她调换一份工作。

  但一年多来,在老同学面前,他只字未提。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那份报告依旧在抽屉里……

  “为什么”妻子不解。

  “不向组织提要求,不给组织添麻烦。”

  在王辉的工作笔记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他有基石的厚重,敢做善成,以创新为组织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制度的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如何建立起一套机制,为基层选育更多优秀的人才,是王辉为之努力的方向。

  过去,资源县一些单位,党组书记和局长职责不清,工作较为混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规范管理,王辉起草了《资源县县直单位党组书记管理暂行办法》,将党组书记的权责明细划分,使这一现象得以转变。

  针对部分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他起草了《资源县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破解了干部队伍松散问题。

  制度为纲,纲举目张。王辉先后起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均得到县委的认可并实施,使任用干部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

  “王辉是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开拓者,通过创新探索,实现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时任县委组织部部长蒋永刚如是评价。

  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个创新之举,更验证了王辉的独到用心——

  资源县辖1530个村民小组,1187个自然村落。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对自然村的管理和服务十分困难。

  “有新理念才有新思路、新方法。”王辉因地制宜,创建了“党支部+党小组+村民理事会”的“三驾马车”基层党组织运行模式,设置了23个“地域型、兴趣型、产业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

  创新,已融入王辉的灵魂。他就像一位拓荒者,在组织工作领域,开辟出一片理想的绿洲。

  他经过多年调研,总结出“尽责干事,高效办事,公正处事,潜心谋事,和谐共事”的“五个事”工作法,已在全县全面推广。

  “五个事”工作法,推动资源县组织工作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组织工作满意度逐年上升,今年更是进入全区前20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