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容作帆 李昌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七一”,阳朔县普益乡大山村党支部书记胡本枝获得了“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面对这份荣誉,20年前老党员的那句话似乎又在他耳边响起。

  1991年3月的一天,胡本枝荣获了一项市级个人先进奖励,从桂林领奖返回大山,途中遇到一辆拖拉机陷入泥坑里无法前行,胡本枝赶紧上前帮忙,大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拖拉机推上去。当胡本枝把那份自以为很有分量的奖状交给老党员韦兴福时,老党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看看这山路,获奖有什么用,实实在在地改变大山的面貌才是一名党员最大的责任,才是一名党员真正值得荣耀的事情。”老党员的话像一把铁锤重重地敲在胡本枝的心上。要为改变大山面貌而努力,胡本枝暗下决心。从此,一部党群齐心艰苦创业的交响曲在大山奏响。

  大山村位于阳朔、平乐、荔浦三县交界处,山高路陡、四面环山,许多村民还靠砍柴卖为生,“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助,人无五分田,担柴来过节”成为了大山人真实的生活写照。

  改变大山的命运关键要做好“山”字文章。胡本枝发动群众因地制宜种植板栗、柿子、沙田柚、酸梅等特优水果,并请来县科技、农业、科协等部门的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全村水果种植发展到5500多亩。他还是个养牛好手,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村民,带动40户村民养殖“品改牛”420头。在胡本枝的带领下,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172元。

  大山自然条件艰苦,山路不通车,干旱季节,村民喝水成问题。从2001年开始,胡本枝与村民一道,一把锄头一把锹,历时5年,硬是把11个自然村的公路修通,形成通村公路网络。交通方便了,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村里还建起了篮球场和文化室,各自然村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约,实施卫生保洁制度,生活环境条件越来越好,大山村被评为了自治区级文明卫生村。

  2007年7月,专家实地勘察后,决定选址大山村马草坪自然村地段作为阳朔城区垃圾填埋场项目用地。起初,村民纷纷抵制。

  这时,胡本枝从党员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通了党员的思想工作。马草坪的5名党员带头签字,并主动向其他村民讲明项目建设对优化阳朔旅游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该乡党委、政府也把垃圾填埋场当作一项惠民工程来实施。很快,其他村民纷纷签字表示愿意搬迁。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得到顺利推进,“矛盾村”也变成了和谐村。团结和谐的风气开始在大山兴起,大山村两次获得了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奖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