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产沼气的方法及其装置循环式、循环式沼气发生器、大型废水处理沼气发生器。12月13日上午,令记者吃惊的是:这3本国家专利证书的主人李琼均竟是一个脑部受过重创的残疾人。
今年54岁的李琼均,是武鸣县太平镇林渌村农民,高中毕业。1996年,在淀粉厂工作的李琼均开始钻研废水处理问题。他每天从淀粉厂抽取几大桶污水,蹲在桶边测试观察。经过反复实验,1999年,李琼均成功了。他的成果“高效生产沼气的方法及其装置循环式”用于淀粉厂排污,经有关部门鉴定,达到同类企业治理技术领先水平。
尝到成功喜悦的李琼均,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掌握的这套生产及环保综合处理工艺在更大的领域中发挥和应用。他把重点放到了沼气利用上。
李琼均发现,有些农民家里的沼气池经过长时间发酵和积淀,往往会结成厚硬的板块,无法排放沼气。他买来大水缸,把生活垃圾倒下去,再灌上水,每天观察垃圾的发酵和沉积。几经实验,李琼均又发明了“循环式沼气发生器”、“大型废水处理沼气发生器”,并相继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武鸣县红岭社区一个低矮的废弃淀粉厂仓库即为李琼均的“家”。室内家具简陋陈旧,光线不足。但李琼均的很多试验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光是各项实验设施就投入50多万元,全部自掏腰包。
李琼均一家5口,两人残疾,仅靠妻子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再加上每月领取低保、残疾金等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然而,为搞发明,李琼均却敢于“砸锅卖铁”。有一次,为设计循环式沼气发生器,需要购买一个500元的不锈钢水罐。李琼均拿了家里的两个煤气罐和一些铁器去卖。妻子劝阻:“你要留一个煤气罐给我做饭嘛。”可最终李琼均还是把两个煤气罐都卖了。李琼均搞发明10多年,至今欠着二三十万元的债。
“从前,从淀粉厂排出的污水废渣直接流入河中,又黑又臭。”李琼均指着不远处的一条河说。采用他的技术后,河水变得清亮。南宁市一家屠宰场目前正在试用“大型废水处理沼气发生器”,宰杀牲畜后,用毛皮骨肉废弃物生产沼气,煮饭、烧水都用得上,方便又环保。看到自己的发明给大家带来了实惠,李琼均十分开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小人物“造福社会”的大理想。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宁支持企业专利质押贷款 最高可获贴息补助40万
“为了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南宁市日前启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工作,市政府今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企业偿还贷款利息,最高可获贴息补助40万元。”这是记者4月28日从南宁市科技局获悉的消息。 【详细】
我区安排2000万元资助奖励专利发明
记者3月27日从自治区知识产权局获悉,为了进一步调动和提高我区全民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今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用于支持专利资助奖励,各市也将根据实际安排相应经费对发明创造实施奖励和补助。 【详细】
今年我区安排8200万元支持专利发明
)“今年我区发明专利申请的预期目标是完成2.3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比上年增长35%。为此,自治区本级财政将安排8200万元用于支持专利发明倍增计划顺利实施。”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详细】
我区将开展49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3月18日,记者从自治区残联获悉,我区将开展49项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和雇主培训。凡具有广西户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重大家族遗传病史、生活能自理、能适应学习和岗位工作要求的肢体、智力 【详细】
林业科技创新给绿色广西增色添彩 全年申请专利80件
不少外地人来到广西,第一感觉是广西很绿,第二感觉是广西的树木花草长得很好。林业专家给记者点出其中奥妙:这是良种良法在植树造林中广泛推广、科技创新在“绿满八桂”中开花结果之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