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邓桂荣 伍瑞雪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8081329429664406.jpg

  春节前,唐新全领到了国务院奖励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奖品—— “东方红”大马力拖拉机。

  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很多人都不愿种田了。

  然而,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的“80后”青年唐新全,却有着别样的追求——当农民种粮食。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上,他荣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获国务院奖励一台价值20万元的东方红-LX1104拖拉机。

  春节前,在兴安县农业局大院里,唐新全高兴地领到了这台“东方红”拖拉机,并把拖拉机开回家。车门两边大大的“奖”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字样,吸引了沿途无数群众的眼球,车前一朵大红花,在风中飘舞着,显得格外的耀眼。路过的群众都站在路旁为他欢呼鼓掌,阵阵欢呼声、鞭炮声、鼓掌声,汇成一首欢快的乐曲……

  2009年,高泽村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而留在村中的农户,种粮积极性并不高,村里大量农田被抛荒。“很多田都成了荒田,太可惜了。”28岁的唐新全放弃在城里的生意,毅然回到农村,承包了50亩水田,当起了农民。

  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笑他傻,“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跑回来当泥腿子,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家人同样不理解,劝过唐新全。但他却反过来对家人说,他一定能把规模种粮搞起来,改变祖祖辈辈种田只能自己吃饱的状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富农惠农的好政策、好措施,我坚信我的选择。”

  2010年,唐新全的种地面积达到300亩。当时,正值兴安县秋马铃薯试种,他种了60亩地,成为村里秋种马铃薯第一人,他的基地也成为全区首个秋种马铃薯基地。那一年,他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量近2000公斤,获得了良好效益。11月,他与周边种植户成立了兴安县双收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要和大家一起享受种粮带来的富裕。”唐新全义务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联系销售市场,带动其他村民种植秋马铃薯,既为国家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011年,他种植马铃薯430亩,早稻130亩,晚稻130亩,一季稻430亩,粮食复种面积达1120亩,并带动周边种植秋马铃薯2000余亩。他将稻谷出售给国有粮库,马铃薯销往广东市场,成为周边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的示范带动户。年底,他引进了一条马铃薯粉加工生产线,加工市场无法销售的小次薯,解决了农户小次薯卖不掉的难题。

  在新的一年里,唐新全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告诉笔者,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更坚定了他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他正在筹划承包更多的土地,向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农业方向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