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09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的“三个千万亩”钱粮双增行动计划,从一出炉,便是“科技武装到牙齿”的典范——“间套种”、“三避”、“三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生产技术,通过集成创新、转化应用,在红土地的“一分田”上立体叠加出近一倍的种植收获空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院士专家团,带领着广西农业科技人员,向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冲锋,向各特色产业发展的更高峰前行。

  在农业发展路上,要长期稳定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空间,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正是抓住科技根本,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目前,正值春耕、备耕、春种时节,八桂大地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号角又一次吹响:广西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启动;以“院士顾问、百名顶尖人才、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为龙头的专家服务团,开始深入农村开展调研指导和举办科教兴农大培训;自治区对如何通过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改善条件、良种先行推进科技创新,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我们必须抓住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机遇,加大力度推进科教兴农,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这不仅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更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需要。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