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3日 来源:崇左新闻网 作者:罗吉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大胆去拼去闯,就一定会成功——宁明县东安乡双棒村棒黄屯“80后”女大学生“猪倌”易智凤这么说。而她,就这么逐步走向成功。

  返乡养猪:各方反对

  2009年,易智凤大学毕业后独自一人来到广东省湛江市一个事业单位里当聘用工人,月薪3000元。工作了2年,易智凤省吃俭用攒了3万元,但她觉得发展空间不大,于是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易智凤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一位名叫覃峰的师兄,让他帮分析分析。这位师兄非常支持她回家创业:“目前猪肉市场价格稳定,养猪大有‘钱途’!”跟师兄谈话后,易智凤心里有了方向,第二天早上便辞别同事,踏上返乡之路。

  2011年10月,易智凤回到家乡,把自己想在家乡养猪的想法告诉家人,出乎她意料的是,不但家里人反对她,朋友也不支持她。

  “一个大学生,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回来养猪,真是给易家丢面子!”父母亲想不通。“一个女孩子,整天和又脏又臭的猪打交道,真是‘疯’了!”朋友不理解。“一个连农活都很少干的女大学生,怎么可能养好猪!”村里人对她表示怀疑。

  面对亲人的反对,朋友的不理解和村里人的质疑,好强的易智凤决心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养猪初期:遭遇困难

  回到家乡的第三天,易智凤在报纸了解到桂林市全州县科益畜牧种养场有个肉猪培训基地,她决定去那里学习养猪技术。回家第四天,易智凤一个人前往全州“取经”。学习期间,易智凤认识了诸多养殖能手和专家,他们对她自主创业很赞赏,这给了她莫大的鼓舞。

  半个月后,易智凤返回家中,把打工攒得的3万元和向父母借来的3万元作为资金,开始了她的养猪创业之路。她花1.5万元买来水泥、砖头等材料,在自家房子旁边盖起了三间猪圈,再花1.2万元买了25头猪仔和4头种猪,一个小型养猪场就这样建成了。

  易智凤利用到全州学到的养猪技术,给每间猪栏各安装了两个触摸式水龙头,采取自动饮水装置喂猪。她用玉米、米糠等原料自制的猪食和市场上买来的饲料一起给猪喂食。她还给每间猪栏建了发酵床发酵猪粪,消除异味,减少病虫害。

  一个月过去了,易智凤满怀信心,但是发现猪的长势缓慢。“喂养很正常,问题出在哪呢?”她不解,于是向本村有20多年养猪经验的郑伯请教。郑伯向易智凤详细了解了猪食的搭配情况,并仔细察看了养猪场的环境。郑伯认为,猪长势缓慢的问题就出在易智凤的自制饲料上。

  原来,为了降低成本,易智凤只用南方产的玉米作原料加工饲料。郑伯告诉她,南方的玉米水分含量大,能量不够,猪不容易长肉。易智凤恍然大悟,从此开始改用东北玉米作原料加工饲料,喂养一段时间后,猪长势迅速,她喜上眉梢。

  好景不长,两个月后,猪又出问题了,有7头猪腹泻拉稀,不吃不喝。“是不是天气太冷,猪感冒生病了?”易智凤紧张起来。易智凤向有丰富经验的前辈请教后才知道,猪腹泻拉稀的原因不是着凉,而是喂食太多。她开始适当减少喂食量,并以喂干料为主。

  易智凤听村里的老人说,人吃了番石榴树叶可治腹泻,于是她找来番石榴树叶给病猪试吃了两天,结果7头猪真止泻了。然而仅隔两天,那7头猪又开始腹泻,再喂番石榴树叶也不管用了。最后,易智凤上街买来针头和药水,亲自配药给猪打针。几天后,7头猪才全部病愈。“关键时刻还是要依靠科学。”易智凤说。

  坚持不懈:走向成功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易智凤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干料喂养法,她从桂林买来黄竹草品种进行种植,用黄竹草打磨成粉末后发酵,和市场买来的饲料按比例调制成干料,不但成本低,而且营养成份高。易智凤的干料喂养法在其第一批生猪的中后期喂养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在易智凤公司饲养的猪已有四个月大,最大的猪体重达125公斤。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市场价计,每头猪赚350元左右,第一批猪能赚1万元左右。

  易智凤告诉记者,第一批猪出栏后她将扩大养殖规模,计划第二批饲养生猪130头,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对于自己的养猪创业之路,易智凤胸有成竹,充满信心。

  如今,易智凤投入10万元的新猪场已开始动工建设,猪场面积达300平方米,预计5月份建成投入使用。

  看到易智凤养猪逐步走向成功,村民纷纷来向她取经,她的养猪场因此成为了培训基地。易智凤对来向她请教养猪技术的的群众有求必应。她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技术要领,将自己掌握的养猪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本村的邓少雄向易智凤学习生猪养殖技术后,回家也养了20头猪,走上了养猪创业之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