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将猪粪尿排到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煮菜做饭的燃料;沼液和沼渣追施沙田柚树;灯光诱杀的害虫养鱼、养鳖。容县容州镇千秋村白勒组农民黄广林用立体种养模式,引领村民叩开了致富大门。
1999年,原来做泥水木工活的黄广林,为摆脱贫困生活,通过农信社贷款2万多元,在30多亩责任山开发种植了600株沙田柚。几年过去,由于不懂科学管理,柚树产量不高,质量不佳,价格低,收入少。
2004年,在上级农业部门的帮扶和指导下,黄广林按照“猪+沼+果+灯+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对种养结构进行大调整。首先建起两座容积分别达1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每栏养猪60多头,将猪粪经沼气发酵后追施沙田柚树。在此基础上,又建起9个面积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池塘养殖塘角鱼和黄沙鳖。同时在池塘、柚园和稻田装上诱虫灯、性诱捕器、黄板纸进行生态杀虫。生态立体种养最终结出丰硕果实。从2005至2012年,黄广林家每年沙田柚产量都在3万公斤左右。由于全部追施沼肥和其他农家肥,品质好,仅卖沙田柚收入就近20万元,加上肉猪、塘角鱼、黄沙鳖等收入,每年总收入近30万元。
黄广林走向成功后,不忘带领村民同奔富路。该村村民黄盛海在黄广林的指点下,也建起了一整套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原来销路不通的柚果,在去年为他带来10万多元的收入,加上养猪、养鱼等项总收入13万多元。目前,通过黄广林的指导和技术辐射,千秋村540多户人家全部实施生态立体种养模式。2011年,全村沙田柚种植面积3600多亩,总产量230万公斤,总收入1380多万元,人均6270多元。加上养猪、养鱼、养鳖等项收入,全村立体种养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袁军: 身残志坚 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 【详细】
第一书记梁明军:脱贫“勤务员” 致富“引路人”
【导语】2018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委组织部从县发改局选派梁明军到平孟镇平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梁明军积极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的“勤务员”和致富&ld 【详细】
靖西市禄峒镇杨超厅: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8月3日下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禄峒镇平江村蚕茧收购点,收购商对杨超厅蚕茧进行刷选、装袋、最后称重,按当前的市场价格和蚕蛹的品质,他将获得3000多块钱的收益。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也获得一些收入,但当时父母身体欠佳,小孩上学,获得收入不够一家5口 【详细】
“东风风来满眼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恭城一对年轻夫妻的产业得到县委书记高度赞扬
邱云敏和丈夫莫元军都是“80后”,结婚之初,家庭收入以丈夫在外从事建筑业为主。随着桥头村力促打造“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的蓝图步伐进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决定把房子装修搞民宿产业 【详细】
逆袭人生 ——蒙芳真用勤奋演绎脱贫路
瑶山深处,天刚擦亮,鸟儿喳喳叫,鸡群喔喔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麻洞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300对大大小小的鸽子映入眼帘, 不时传来“咕咕咕”叫声;不远处山脚下用竹子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