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蓉在大棚里对哈密瓜进行侧枝。 来莅 摄
“12张叶以下的花结的瓜太小,瓜枝要摘掉。12张叶至17张叶之间的哈密瓜果实大,而且网纹漂亮。”
3月中旬,记者来到银海区福成镇宁海大队草根塘村,正在哈密瓜大棚里劳作的李思蓉忙着给自己种植的10亩哈密瓜进行侧枝。
“侧枝就是把12张叶以下的瓜枝摘掉,不让它挂果。让12张叶以上的部分更好地吸收营养,结出漂亮的哈密瓜。”
春日的暖阳照在大棚里,有点闷热。早上7点钟就出来做工的李思蓉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李思蓉是村里有名的“种瓜能人”,大家都亲切都叫她“阿蓉”。“阿蓉”的哈密瓜远近闻名。她从2003年开始种植大棚哈密瓜,收成一直不错。
“去年人家来地里收购,每公斤哈密瓜8元。10亩地,纯收入有12万元。”
今年天气温暖,风调雨顺。李思蓉记得很清楚,大年初三秧苗全部移植到大棚,现在都长到1米多高了。
“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人工授粉。授粉后38-42天就可以摘瓜了。”
宁海村是广西最大的大棚示范村。全村连片种植大棚3000亩,大棚农业是闻名遐迩的优势特色产业。今年1月,银海区对宁海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宁海村的人均纯收入为10962元,成为北海市为数不多的“万元村”之一。
在田地里,记者见到李思蓉的丈夫正在配农药,准备给出现烂根的哈密瓜涂药。
“哈密瓜对湿度特别敏感。有些瓜受了感染,就要及时上药。买农药的钱大约要2000元。”
对于大棚产业,宁海村所在的银海区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区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和推进“万元村”创建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调研,整合区农业、科技、文化、交通、司法、卫生、组织、综治等部门,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到时瓜商会到地里来收瓜,销售不用愁的。”李思蓉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亮闪闪的,充满希冀。看着大棚里整整齐齐,绿油油的瓜苗,记者似乎感受到了哈密瓜成熟的甜蜜在大棚里流淌。
农业专家说,宁海的哈密瓜无论从质量、观感方面都要比不用大棚种植的好得多。比如在海南,天气炎热,农民种果蔬均可不用大棚。虽然产量大,但质量及观感都明显不如宁海村大棚种出的农产品,价格也低许多。在区外市场,北海的大棚产品名声在外,收购价格普遍要比外地高。
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记者从北海市农业局获悉,今年我市将重点培育和发展宁海村这样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村,通过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新农村建设上新水平。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北海市银海区:果蔬讲生态 大棚富农民
1月5日,北海市福成镇宁海村的现代特色农业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里,村民趁着好天气采摘大棚里的辣椒,包装外运;有的村民则加紧建设新的果蔬种植大棚。 【详细】
广西2014年光伏电站项目评优揭晓 合浦农业光伏大棚项目位居第一
近日,自治区发改委公布了广西2014年光伏电站项目评优结果,我市合浦县15兆瓦农业光伏大棚项目在评优项目中位居第一,成为广西今年光伏电站备选项目之一。 【详细】
横县物联网蔬菜基地大棚
横县物联网蔬菜基地大棚是牛博物联网实际生产应用的示范,该基地突破了农业物联网仅在科研中的实验,转向实际生产实践,是牛博面向广西开展农业物联网产业推广的一大步。通过开放物联网监控数据以及生产管理数据,该基地产品受到广东供港蔬菜商的亲赖,2014年成为供港蔬 【详细】
[南丹县]巧用烟叶育苗大棚种瓜果
7月23日,笔者在南丹县六寨镇烟叶工场化育苗大棚看到,苗棚内青瓜、黄瓜、小西瓜、西红柿一个个挂满枝头。这是该县引导烟农利用烟叶育苗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为烟农增收致富开辟的又一条新路子。 【详细】
[隆安县]大棚上面建光伏
在刚刚闭幕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赛场上,不少观众都发现了一则中文广告:“中国英利 光伏入户”。实际上,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本届世界杯唯一的中国赞助商。如今,这家知名的光伏企业将在隆安生态农业园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达60MWp的农业光伏大棚。这是广西第一个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