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1日 来源:北海日报 作者:罗 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要找到常乐镇中直村委高坡村着实不易,从北海驱车出发,经常乐镇到达目的地,整整耗时2个小时。这里种植有大面积的豆角、稻谷、哈密瓜,村后还有一大片山林。再过不远,就是合浦与钦州市的交界处。

  陈承辉就生活在这个偏僻的村庄里。正是因为偏僻,造就了陈承辉家不一样的蜂蜜,生长于此的陈承辉更是立志要酿造货真价实的蜂蜜,以质量来赢得客户信赖。也缘于此,记者才舍弃采访养蜂大户,选择探访这个仅有40来箱的“养蜂世家”。

  有苦有甜

  陈承辉告诉记者,他从小就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爷爷那一辈起,他的家族就开始养蜂醉蜜,最大规模的时候,陈承辉记得他父亲一共养有100多箱的蜜蜂,平时他还要跟父亲到浦北、博白一带放蜂。后来陈承辉不小心跌坏了腿,行动起来不方便,他就决定继承这一不需要多大体力的养蜂业。

  “对我们农村人来讲,它既不占地方,随便你放在树荫下、屋角边都可以,也不用怎么管理。”就是这些既不占地方又易于管理的小蜜蜂,让陈承辉尝到了甜头,蜜蜂成了他创业的“帮手”。为了照顾好这些“帮手”,他每天都要将蜂箱逐一检查,若是发现异常,还得为蜂箱造王,确保蜂群能继续繁衍。而除了检查蜂王外,他还得逐箱检查蜂蜜的质量。

  说到养蜂的辛苦,陈承辉感触特别深。他告诉记者,每次打蜜多多少少都会受皮肉之苦,因为蜜蜂会蜇人,但看着取出浓厚、粘稠且光亮润泽的蜂蜜,他的心里就如吃了蜜般的甜,而这些纯正的蜂蜜总会给他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据乡亲们称,陈承辉一年打出的蜂蜜有500多公斤,每年仅靠养蜂卖蜜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

  利人利己

  “养蜂不仅为自己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也能给农业带来增产。”陈承辉说,在同样的条件下,水稻、蔬菜、玉米等作物,经过蜜蜂的授粉以后,能增产20%以上。

  “夏秋季蜂蜜的产量较高。特别是这些荔枝、龙眼花,如果天气晴好,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花蜜会特别多。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取一次蜜。”陈承辉告诉记者,因为行动不便,他养蜂和别人不同,没有那些“追花逐蜜”的日子,一年四季都在小乡村中放养。据他介绍,他们村虽处偏僻山野乡间,但自然环境好,春夏秋冬时节,田头荒郊、山坡林带都有各类不同的植物开花,如1至3月是百花盛开的季节,4至6月,是荔枝、龙眼、芒果、水稻花,玉米等植物开花的季节,7至9月是桉树开花的时节,10至12月,蜂群主要在田头边采集菜花等花蜜。

  分辨蜂蜜

  陈承辉告诉记者,分辨蜂蜜的优劣可以通过眼看、口尝、触摸来判断。不同的蜂蜜有其特有的颜色,一般荔枝花蜜的颜色浅中带黄,在蜂蜜中掺入白糖,其颜色会加深,掺有淀粉则显得混浊,透明度差。第二就是在品尝优质蜂蜜时,有一种芳香甜润的感觉,或带有轻微的酸味。而质量较次的或掺假蜜,则会出现除香甜味外的其他异味。另外一个简单有效的自然鉴别方法就是,取一片竹叶,把蜜糖滴落叶片上,竹叶会自然卷起为优,不然为次。

  把好质量

  30多岁的陈承辉直到去年才在网上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不久的将来他们即将要举行婚礼。谈到未来如何养蜂,他们俩的主意十分坚定。他们认为,在高坡村这么偏僻的地方,做一件事情要能够得到别人承认,就一定要讲究品质。他们家酿的蜂蜜虽然得到人们的承认,但是还不够,还要继续把好质量这一关,绝不像某些人那样掺假,败坏自己的名声。

  未来,陈承辉打算在妻子的帮助下把蜂箱从40箱扩大到100多箱,达到他父亲的规模,同时,计划到有关部门注册自己的蜂蜜品牌,带动更多村民一起,通过养蜂达到致富目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