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到贵港市平南县生态美家庭农场采访,只见员工或在稻田里拔草,或给花生地施肥,或在鱼塘边喂料,一切井然有序。
农场主人、35岁的林玮正在指挥员工搬卸车上的化肥,“现在农场是起步阶段,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做一个农场主不容易,不仅要懂得务农,懂企业管理,还要有市场眼光。”
生态美家庭农场于今年4月在平南县工商部门注册,是该市首个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作为首个“吃螃蟹”的人,林玮如何实现由农民向“家庭农场”主的华丽转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此时,正在家里务农的林玮,承包过果园,养过水鱼,种过水稻,都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我也要做家庭农场主。”研读“一号文件”精神后,林玮开始筹划人生的转型。
村里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田地荒废,他全部租赁下来。
4月1日,生态美家庭农场正式启程,注册资金128万元。家庭农场种植水稻36亩、花生15亩,养殖10多万尾鱼、5000多只黄沙鳖、3000多只龟。
活多了,人手不足,林玮就招了一些村民固定在农场里干活。现在,农场有16名员工,其中11人负责稻田、3人负责花生地、2人负责鱼塘。林玮主要工作则是农场的对外事务,包括买化肥、运输、销售等。
记者正与林玮聊着,一名员工打电话过来:“老板,家里有事,我要提前回去。”林玮二话不说就同意了,“都是相熟的村民,大家忙完活也可以提前收工,没有很明确的规定。”
正在干活的员工林盛宇对记者说,以前出去打工,一年忙到头,赚了点钱,但顾不上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现在家里有稳定的活干,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
“有了政策的支持,明年再添置几台机器,好好大干一场。”林玮非常自信。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我区落实政协提案大力推进发展家庭农场
“刚开始创办家庭农场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我们是在自找苦吃。现在大家都开始羡慕我们了,因为在我们身上,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家住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伅林村的黄增县、黄增业兄弟俩一说到他们创办的家庭农场,就眉飞色舞地介绍家庭农场给他们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详细】
[北流市]家庭农场“引爆”乡村游
“春天到了,今年来农场游玩的人应该会更多。”看着果场里大片果树冒出的翠绿嫩芽,赖剑锋满怀信心地说。 【详细】
[天等县]家庭农场实现零突破
2月28日,笔者从天等县农业局了解到,该县积极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家庭农场实现零突破,达到3个;各类专业种养殖大户达363户,增长51.25%;农民专业合作社72户,同 【详细】
玉林市今年新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专社300多家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家庭农场发展,激发农村新型生产主体活力,我市提出了今年要通过“三强化”全力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重点培育、打造全市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的目标。截至12月1日,全市共有家庭农场123户 【详细】
[平南县]多元化家庭农场发展迅猛
“做梦也想不到,我的家庭农场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平南县平南镇平田村36岁返乡农民工林玮说,去年4月2日,平南县工商局局长亲自将贵港市首个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送到他手上,还鼓励指导他扩大养殖水产品的种类和规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