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田阳讯 “门前喜鹊叫喳喳,十八大精神到壮家,党来修路送温暖,农村开遍幸福花。党是太阳我是花,中华民族是一家。”这是坚守在乡村一线多年的基层广播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建设站站长苏文丰——近日用壮、汉双语山歌为巴别乡群众广播党的十八精神。
大山深处“好声音”苏文丰正在维护广播器材 (李红军 摄)
在中央电视台第3套节目今年2月25日晚播出的2012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上,作为唯一全国基层广播员代表的苏文丰应邀出席,颁奖典礼上,编导特别用2分钟时长的短片,介绍了苏文丰“这样一位播音员,默默地坚守在大山深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瑞英走上舞台,为苏文丰送上了鲜花,并提议全体在场的主持人和观众起立,向这位最基层的广播员致敬。
圩日里的“好声音”
苏文丰,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建设站站长。凭借着热心,苏文丰坚持多年用普通话和巴别当地方言义务广播,把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成为大山里最受群众欢迎的“双语”广播员。1988年,25岁的苏文丰义务担起了广播员的工作。在每隔3天的传统圩日上,他一直坚持用双语播音。因为稿件要提前准备,苏文丰免不了三天两头的往乡党委、乡政府办公室跑,很多文件他都得看过一遍,把对老百姓有用的挑出来拿去复印。凭着这份热心肠,他苦心经营的双语广播,通过架设在街道上的3个高音喇叭,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这也成了当地老百姓每逢到圩日的别样“收获”。
苏文丰说:“基本上乡里面有什么新鲜事,上级有什么好的政策,我都争取第一时间把这些稿件、文件念给广大听众。”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苏文丰就把宣讲十八大精神作为自己平日广播节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不仅精心编写了宣讲十八大精神的知识小册子,而且还编写了十八大精神壮、汉双语山歌。为扩大影响,苏文丰还经常邀请当地致富能手、经济能人来到广播站现身说法宣讲十八大精神。各种新鲜的广播宣传方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不少人自发按时收听起苏文丰的广播的节目,听完后还时常讨论起广播内容。潜移默化中,小小广播站就把党的十八大精神传到了镇上每个群众心里。
“他用壮、汉两种语言广播好,我们听得懂壮语,知道了国家政策,对我们致富奔小康有信心了。”一位壮族阿妈高兴地说。目前,田阳县把双语广播十八大作为宣讲十八大精神的新途径。在田阳电视台《田阳新闻》中开辟了宣讲十八大精神专栏,共播出壮、汉双语节目58期。广播覆盖全县1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让党的十八大精神走进了壮乡千家万户。
多年的坚守
巴别乡是百色市田阳县较贫困的山区乡镇之一,距离田阳县城近60公里,山路崎岖。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很窄,广播成了巴别乡非常有效的传播工具。赶圩听广播,这已经是当地老百姓的习惯。巴别乡也成为田阳县唯一坚持播放广播的乡镇。
巴别乡广播站设立在巴别乡政府一个会议室内。电脑、扩大机、麦克风等音响设备,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每次广播完,苏文丰都会细心地将这些设备擦拭一遍,这些简单不过的东西,被他视为珍宝。
“我通过这些设备,把乡里面新鲜的事儿,上级的好政策包括惠农政策呀什么的,第一时间播给广大听众。”苏文丰说。据了解,他从上中学起,就与广播结缘了。由于自己的一副好嗓子,被老师选为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1987年,他开始参加工作,当时是乡里食堂的一名采购员。第二年,原乡广播站站长要调到田阳县广电局工作,就找到熟悉桂柳话和当地壮话的苏文丰,希望他能接手。有播音爱好的苏文丰,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自愿当起了播音员。
20世纪90年代初,木喇叭遭到了人为和自然的损毁,都哑了。久而久之,没有再继续维修,乡村里的广播也随之冷寂了下来,村民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慢慢消失。最后,在苏文丰和一些干部的争取下,把圩日广播保留了下来。为满足当地群众的需要,2008年,巴别乡因地制宜成立双语广播站,在原有壮语的基础上增加普通话,利用当地圩日进行双语广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种便民、惠农信息,让前来赶集的村民带着信息回家。“如果没有广播,乡干部就要下村挨家挨户宣传政策;遇到暴雨预警等突发情况,要及时下户告知村民。”巴别乡党委宣传委员黄艳妮说。
“巴别广播站广播得好啊,一到圩日,广播就不停,从小就听着广播长大,都是播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上到国家政策,下到提醒大家下雨收玉米,很实用。”巴别乡巴别街道居民陆保疆说。他告诉记者,双语广播受到村民普遍欢迎,无论是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家,还是不会说壮话的外地人,都能从中受益。
苏文丰之前还有过顾虑,担心自己年纪渐老,乡里的广播事业难以为继,从此断档,无法向老百姓传达出党和政府的声音,无法向老百姓提供有利于他们生产生活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令人欣慰的是,在他的熏陶和影响下,儿子苏俊岭对“双语”广播也情有独钟。2012年9月,苏俊岭辞掉在外地的医生工作,回到巴别乡计生站工作,并接手他的广播事业。“我从小就听着父亲的广播长大,他对广播的执著感动了我,我就有这个想法,毕业以后就回到家乡工作。我想接过他的接力棒,让乡亲们需要的这个‘好声音’永不停息地广播下去。”苏俊岭深情地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开赛
4月24日,随着发令枪声响起,第八届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在乐业县开赛。 【详细】
百色市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人均增收达1003.75元
我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营造原料林,推进林业扶贫、林业加工、森林旅游,发展壮大特色林业,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形成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2014年,全市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72.09亿元,林业总 【详细】
隆安县:气象大喇叭传递生态农业“好声音”
“清污治乱防病菌,人畜要分离,污水不乱排……”4月8日上午8时,隆安县南圩镇望朝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准时响起,把气象灾害预警、农技科普及生态乡村建设信息等助农、惠农的“好声音”传播至田间地头 【详细】
百色市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综述:扶贫攻坚战犹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揭示了扶贫开发工作对于建成小康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3月,我市在全区率先启动了“2014~2015年扶贫开发攻坚会战”,通过各级各部门一年来的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扶贫逐步做大了资金投入“ 【详细】
百色市加速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今年力争搬迁4500户约2万人
近日,记者从市发改、扶贫部门获悉,我市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推进迅速,各县区均成立了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指挥协调机构,制定了2014年县级扶贫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完成了2014年搬迁对象的登记造册工作,基本确定我市2014~2020年计划搬迁4.5万户约18万人。今年力争搬迁4500户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