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0日 来源:百色新闻网 作者:农恒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穿过一片小松林,我们来到农必宽的土鸡生态养殖场。养殖场内几座房舍错落有致分布其间,林荫下,遍地鸡儿,有的悠闲觅食,有的栖枝小憩,有的引颈高歌,有的展翅扑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看准政策,弃“车”从“牧”

  农必宽是德保县那甲乡大章村一名普通青年,中专毕业后开货车,跑营运,这可是一种羡煞旁人的赚钱行业。然而,2011年12月,农必宽却变卖了货车,租下了那甲乡大章村那迷屯瑶上松树林约50亩,在林下建起四开间的平房和标准的三个大棚鸡舍面积约700平方米,开始发展林下土鸡生态养殖的行业。

  “其实跑营运很辛苦,也赚不到几个钱,近年来,县领导高度重视发展林下养殖,鼓励在家青年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并给予扶持,加上我县饮食业的快速发展,对土鸡需求量倍增,土鸡销售市场空间很大啊。”

  农必宽就这样跟随政策,看准了市场,敢于挑战,毅然弃“车”从“牧”,做起了林下养鸡的行业。

  多方集资,以“土”创收

  农必宽投入了8万多元,完成了养殖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资金短缺,他第一次只放养了500多只鸡苗。2012年7月,经过申请,他获得了百色市青年创业办扶持的创业基金5万元。他加大养殖规模,再次投放4000多只鸡苗。2012年底,他分批销售出栏土鸡2500多只,纯利润达10万多元。

  “我放养的是优质鸡苗,在无污染的大自然放养,以天然虫草、玉米、稻谷、地瓜、糠麸等杂粮为食,放养时间充足,因为土生土长,羽毛光亮,皮薄骨细,肌肉丰满结实,味道鲜美,加上宣传到位,鸡没出栏就已经有餐饮业老板前来订购了,不愁销路,价格也不错,平均能卖到每斤22元。”他介绍着他的产品,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克服困难,壮大品牌

  万事开头难,虽然林地散养土鸡优点很多,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农必宽告诉我们,由于没有好的防范措施,山坡散养鸡的天敌捕食,损害严重;林下鸡采食青草,蚯蚓,蚂蚁等昆虫,改善了肉质,但也因啄食这些小 动物而导致鸡的寄生虫发病率高,带来的损失也较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必宽也在筹划着为养殖场增设防护网,增加人手加强管护。他购买有关鸡防病防害的材料,提高自身养殖技术,并雇请技术人员做好鸡发病的防疫工作。等到筹足资金,他还要购买孵化机,饲养一批土母鸡,产蛋后利用孵化机孵化,进一步优化鸡苗,真正打造 “土”特色品牌。购买一辆微型货车,拉饲养材料,上门为客户送货,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