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8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梁成甫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天等讯):盛夏时节,我们来到了天等县东平镇三寿村持录屯,见到了百岁老人赵青晨。

  今年101岁的赵青晨老人不仅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而且非常健谈。据赵青晨老人介绍,她1912年12月27日出生于东平镇三寿村持录屯。19岁嫁给同屯村民赵文产。谁知,刚嫁过来10多天,其丈夫赵文产就被国民党强行押到台湾去当服兵役,一直到现在杳无音信。但赵青晨坚信,其丈夫终有一天会回来的。一片痴情的赵青晨近百年的苦苦守候,执意不改嫁,只为盼来朝思暮想的爱人。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赵青晨从没进过校门。在村里有文化老人的指点下,天生聪明的赵青晨学会了看书写字,背会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就是现在,老人也常常书不离手,每天临睡前都要翻上几页。

  从十几岁开始,赵青晨便给村里的大地主赵景庭家打短工。经过家人的撮合,19岁那年,赵青晨与村里的赵文产喜结连理。然而,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甜蜜生活之际,国民党派出部队,来到天等县各村落,进村入户强行征兵。按照国民党征兵条件,赵文产的弟弟赵文兵被列入征兵对象,但具有大哥风范的赵文产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毅然顶替弟弟去台湾服兵役。这一去,就是数几十年,一直到现在,赵青晨都没有得到丈夫赵文产丁点信息。但她毫不气馁,用自己的期盼和执着,朝朝暮暮苦苦等待,等待丈夫能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我姑姑就是这样坚守一个信念,才会活得那么久的。”赵文兵的儿子赵元良说,每次,赵青晨生病,都会喊到其丈夫的名字。

  这么多年来,赵青晨一直住在家乡,从未出过远门,生怕其丈夫回来了找不着她。据赵元良介绍,其母亲多次好心规劝赵青晨,趁着年轻,再嫁一个好人家,过上新的生活。但都被赵青晨厉声拒绝了。她说,不管等多久,她都要等,即使等不到丈夫,她也绝不会改嫁。随后,村里的媒婆们也想为赵青晨牵线搭桥,均被赵青晨逐个打发。生是赵文产的人,死也要做赵家的鬼,赵青晨铁定心留在赵文产的家,痴心守候其丈夫平安归来。

  据邻居介绍,赵青晨老人当年可是村里出了名的接生婆,当时医疗卫生条件十分差,村里哪位孕产妇要生小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青晨。有一次,正值严寒冬季的半夜三更,村里有一名孕妇即将生小孩。这名孕妇的亲戚立即赶到赵青晨家,请求赵青晨前往帮忙接生。一得知这一紧急情况,赵青晨顾不上寒冷天气,随便穿上一件衣服,迅速拿上药箱赶往孕妇家。当赵青晨来到孕妇床前时,这名孕妇痛苦地呻吟着,脸上直冒冷汗。这名孕妇的爱人立马跑过来紧紧抓住赵青晨的手,“赵大妈,不管怎样,你一定要帮我们救救孩子和她妈妈啊!”

  情况危急,赵青晨立即从药箱里拿出急救药物,给产妇喂服。随后,凭着自己积累的多年经验,有条不紊地给产妇引产。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施救,这名产妇成功脱险,并生下一个胖娃娃。产妇一家喜极而泣,磕头感谢赵青晨,并要杀鸡招待赵青晨,心地善良的赵青晨婉言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并再三交待,照顾小孩妈妈要紧,抓紧拿些菜肉喂孩子妈妈。赵青晨一边说着一边拎其药箱夺门而出。

  据村里老人粗略统计,这么多年来,赵青晨为村里及附近村屯的产妇接生不下50个。而且,从事多年接生工作以来,赵青晨从未拿一分报酬,赢得当地群众的高度夸赞。

  目前,赵青晨老人身体硬朗,还时常自己织毛衣、穿针缝钮扣,动手洗衣服,做一些力能所及的家务活。

  在笔者采访中,赵青晨介绍,她的长寿“秘诀”是心胸开朗,待人宽厚,知足常乐。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不偏食不暴食,不吸烟,适度喝酒,多喝白开水,热爱劳动,乐善好施,生活起居有规律。

  做为一个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走过了战乱不断的民国时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与振兴的百岁老人,赵青晨对党和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她说,我之所以能够活到100多岁,这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及家人的悉心照顾,这也是我最大的“养生之道”。说这话时,赵青晨老人反复竖起大拇指。

  当随行的天等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问她还有什么困难时,老人一乐,“撇开家里儿孙们照料不说,每年还能领到县党委政府发给的6000元百岁老人高龄津贴,你说我还能有啥困难。”从百岁老人赵青晨身上,我们感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乐观是健身宝,知足是长寿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