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5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韦敏 韦哲 江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13年5月29日,古文乡觉瑞村遭遇特大暴风雨,覃恒迅速组织乡干部进行抢险救灾。图为覃恒发现一棵倒下的芭蕉树堵住了排水

2013年5月29日,古文乡觉瑞村遭遇特大暴风雨,覃恒迅速组织乡干部进行抢险救灾。图为覃恒发现一棵倒下的芭蕉树堵住了排水沟,堆满了垃圾,洪水也因此不断向村庄漫延,他果断找来锄头,清除堵塞物,保持排水通畅,确保了村民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

2013年5月29日,古文乡觉瑞村遭遇特大暴风雨,覃恒迅速组织乡干部进行抢险救灾,图为覃恒(右一)在查看村民受灾情况。_

2013年5月29日,古文乡觉瑞村遭遇特大暴风雨,覃恒迅速组织乡干部进行抢险救灾,图为覃恒(右一)在查看村民受灾情况。

   本网讯:那天一大早,他来不及与酣梦中的妻儿道别,就匆匆赶往50公里外的古文乡。车在瑶山中一路颠簸。感觉胸闷气短的他不时用手捶拍胸口。乡府司机梁志肯见状劝他返回县城去医院检查。他却说:“当前乡里的工作比较忙走不开,等这段工作结束后,再去认真查一查。”

  那天上午10时,他在古文乡府组织乡三班子领导开会研究7月17日本乡即将召开的“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转段工作会议和征兵工作会议,并就全乡当前重点工作进度进行盘点,部署推进工作的相关事项。开会期间,乡长梁家榕发现他脸色苍白,建议他多加休息。他说:“不要紧,小毛病。”

  那天中午会议一结束,他就带领挂村干部奔波在田间地头,检查开展“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和甘蔗虫害的情况。在乃良村地头的沟渠里,他发现白色垃圾堆积很多,严厉要求挂村干部何升斌赶紧安排人处理。

  那天下午在觉瑞村,他看到田边的水沟里有不少多年的垃圾,他脱掉上衣,穿着背心,拿起铁铲,顶着炎炎烈日,与村干、群众一起清理垃圾。

  那天,回到乡府已是晚上21时,他对挂村干部唐秀权和司机梁志肯说:“跑了一天,我有点累了,洗个澡我就上床睡觉,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们也早点休息吧!”

  就在那天晚上,因疲劳过度突发疾病,他静悄悄地、急匆匆地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他生命的时间定格在2013年7月15日晚22时许,他永远地走了,年仅39岁他,就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文乡党委书记覃恒。

  那天夜里,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在初秋时节的一个雨天,在覃恒因公殉职一个多月后,记者来到他曾经和乡亲们一起战斗过的村头寨尾,一起耕耘过的田间地块,追寻这位共产党员的足迹。

  看着他生前带领群众修通的公路、种植的核桃、办起的产业,听着群众泪眼朦胧的讲述,我们真切地感悟到:一名因病倒下的党的基层干部的口碑,深深地留在百姓的心中。

  覃恒为切实改善民生,呕心沥血,忘我工作

  到古文乡任职之前,覃恒的是大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在记者采访时,大化县委组织部领导说:“其实,覃恒当时有几个好的部门、职位选择,但他主动要求下到条件差的古文乡。”

  古文乡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是大化瑶族自治县几个条件恶劣、基础落后的乡镇之一。

  大山里交通不便,群众出行难,致富更难。2011年4月底,覃恒走马上任古文乡党委书记,开始了他实现抱负、为山区群众圆梦的旅程。他结合古文实际,决定从提高群众福祉、改善民生入手。

  覃恒带领干部徒步深入不通公路的村屯察看地形,研究规划村屯道路建设方案,先后组织建设了解内、百荣、卡汉、弄甘等9条公路。每一条公路建设,覃恒都不辞辛苦,亲自参与采线、测量,并做好项目上报争取工作。他还亲自组织建设家庭水柜80个,深入化解群众纠纷40多件。

  2012年8月,大化县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任务分解到各村屯、农户,覃恒深入村屯调研时发现,良美村弄甘屯韦绍升一家4亩宜种核桃的山地被丢荒。他经过了解,得知韦绍升70多岁了,有智障,他的儿媳、孙子也是残疾人。为了养家糊口,儿子外出打工,家里没有劳力。“像这样的家庭,我们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覃恒组织乡干部利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帮助韦绍升家挖坎,并调动苗木、肥料,帮助他们完成核桃种植。

  为推进“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中,他先后深入40个村民小组召开动员会。白天群众忙于下地做农活,他便利用晚上进村入屯与群众座谈,号召大家投身建设清洁美丽家园……

  他组织实施24套公租房建设,解决了乡村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

  在覃恒看来,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工作高于一切;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党和人民的重托,只有朝夕相处的同志们,唯独没有他自己。

  有一次,乡干部唐飞与群众一起到地里给甘蔗洒农药,回来后吃不下饭,并出现呕吐现象。唐飞觉得没事,直接回宿舍休息。覃恒了解情况后,立即跟乡医院联系,并护送唐飞到医院就医。今年春节,

  覃恒安排自己大年夜值班。大家觉得过意不去,一些同志还争着大年夜值班。但覃恒执意不从,硬要让大家回家吃团圆饭。

  在妻子的印象中,覃恒把县城的家当作旅舍一样,来去匆匆。今年10岁的儿子,很少享受到同龄人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快乐——比如假期到南宁加勒比水世界去玩,或到外地旅游。甚至,他陪儿子的逛街的时间都大打折扣,周末回到县城,都忙着找有关部门联系项目,争取资金……

  今年3月的一个周末,覃恒又疲惫地回到家里,上楼时感到两腿酸软。妻子猜测,他身体出问题了,便催促他到县医院检查。谁知县医院的医生查不出病因,建议到大医院检查。覃恒的同学帮联系在自治区医院的医师,并约好检查的时间。但因工作太忙,耽搁了一次又一次,覃恒都没能如约去南宁检查。妻子责怪他,他说:“真的太忙了,缓一缓再说吧。工作做得不好,心里就感到不踏实。”

  就这样,他与医生的约定再也无法实现。

  虽然覃恒有愧于妻儿,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够重视,但对事业、对群众、对同事,他却付出满腔热情。

  覃恒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福祉,改善和保障民生

  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覃恒带领干部群众实施“六个百户”工程——生猪养殖50头以上100户,肉鸽养殖100对以上100户,经济林果种植10亩以上100户,中草药种植10亩以上100户,山羊养殖50只以上100户,养牛20头以上100户。

  今年4月,覃恒组织养殖户到贡川乡参观学习,并聘请县畜牧水产局技术员到乡里开展养殖培训。之后,他主动与县扶贫办联系,并到外地引进种鸽3000对给群众养殖。

  今年5月初,覃恒组织几个乡干到乃良村察看补种蔗苗情况,返回乡政府途中天已经黑了,但途经弄仪屯时,覃恒叫大家停车,进屯察看所发种鸽的养殖情况。进屯一看,果然发现了问题,村民潘氏家里的10只鸽子死了。

  覃恒严肃地对随行的同志说:“养殖鸽子是我们着重发展的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应对。”他连夜安排分管领导及乡畜牧水产站技术员深入农户查找原因,原来是水土不服,鸽子感冒了。覃恒立即安排技术人员对症下药,并叮嘱要采取措施预防禽流感。

  随着广西农垦集团达华糖厂的竣工投产,覃恒认为,发展蔗糖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今年年初,针对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劳力严重不足的现状,覃恒和乡里同志们商量,采取农户出租土地、企业运营的模式,帮助农民增收。恰好有一家企业联系征地种植甘蔗,于是,覃恒组织乡干部联系征用土地250亩。但由于山里土地不连片,老板反悔了。因为已承诺征用土地,群众春种时令已过,为避免给群众造成损失,覃恒组织乡干通过请工等方式,将征用的土地全部种上甘蔗,并亲自联系和调运蔗种、化肥。

  “六个百户”是一个长远的脱贫计划,覃恒在两年多的任期内,已率领乡领导干部组织群众发展养鸽100对以上27户,发展生猪养殖50头以上20户,发展山羊养殖50只以上35户;发动群众种植核桃1400亩,甘蔗402亩,四月红早熟桃116亩。

  “覃书记整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乡人大主席唐秀权含泪说:覃恒“玩命”工作的劲头,同事们大受感动,全乡上下协力拼搏,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政绩显着。2011年、2012年,古文乡在全县绩效考评中,先后被评为“二等奖”和“一等奖”。

  而覃恒本人近年来不是被评为先进个人,就是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可这些奖状、奖杯在我们反复要求下,他的家人也不愿拿出来。“覃恒说过,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不喜欢炫耀。” 覃恒的兄弟如是说。

  一位挚友为他写了这样一幅挽联:“四十年心血磨砺才茂志兴,一辈子风雨铸就德高品馨。”对他的处事为人做了高度概括。

  覃恒走了,覃恒悄悄地、匆匆地走了,他走进了大山的怀抱,带着他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百姓的无限深情;但当地的百姓们却说:覃书记还没走哦!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文乡每个角落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