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9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刘飞 李文芳 刘伟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以来,昭平县积极实施“百名乡土人才创业带富”工程,在教育、扶持、激励三个方面上下功夫,培育“双带”能力强、经营理念活的乡村“田秀才”、“土专家”,提高乡土人才的创业带富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充好电”,提升乡土人才创业能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学校培训主阵地对百名乡土人才实施“三大”培训。

  “课堂”式培训,依托县职业教育中心、县农广校等阵地,根据各类人才的培训需求,采取“乡村课堂”的方式对乡土人才进行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移动”式培训,针对乡土人才在农村开展工作的特殊性,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和移动通讯终端设备,将为不同岗位定制的个性化移动课程内容推送给每一名乡土人才,使其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基地”式培训,依据各乡镇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建立瓜菜种植、肉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培训基地,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地进行理论讲解、技术示范,现场答疑,对参训人员实行“一条龙”式服务。

  “搭好台”,增强乡土人才创业合力。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组织推荐和公开招募的方式,吸纳有志人士组建乡土人才创业导师团,并运用“导师+徒弟”的搭档模式,为创业带富乡土人才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经营管理、信贷融资、跟踪扶持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提高创业稳定率和成功率。搭建项目服务平台,通过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对实用人才在开发特色农业、发展有潜力项目方面实行农业小额贷款倾斜;划拨县人才专项资金30万元,并筹集各级科技项目经费、各涉农部门相关资金、社会资金等,积极帮助乡土人才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创业。搭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科普宣传栏、远程教育网等阵地,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及时帮助解决农村乡土人才在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鼓好劲”,激发乡土人才创业动力。该县建立支持乡土人才创业的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帮助优秀乡土人才兴办个体私营企业,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股份合作制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通过“组织+个人”推荐的方式,评选出以能力和业绩为取向,获社会、群众认同的“十大农村实用人才”,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乡土人才创业带富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不断激发乡土人才的创业热情。对思想进步、作用发挥显著的乡土人才,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对年轻有为、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对政治成熟、思想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推荐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机会和舞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