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年,这里会是一大片的栀子花,到时,‘荒山’可就变‘金山’啰。”近日,笔者来到天等县宁干乡东仪村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总经理苏尔俊指着种满黄栀子苗的山地自豪地说。
苏尔俊是浙江人,是广西天等县俊垠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7月,在相关人士的引领下,他只身一人来到宁干乡东仪村,看到很多杂草丛生的荒山,触发了他创业的动机。经多次考察,他聘请专家检验土壤之后,决定在此投资。在宁干乡政府、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9月他在宁干乡东仪村成立中国东盟天等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主要是利用和开发荒山种植黄栀子、山豆根等中草药,预计总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虽已65岁,苏尔俊却是干劲十足,他亲临指导工人除草、翻土、整路,目前已投入200多万元,整出20多公里路,翻耕800多亩荒山,并已种上20万株黄栀子。
“我在这里种黄栀子有6天了,老板都是给我们结算当天的工钱,在家门口我们都可以挣到钱了”。该乡东仪村苏大婶边给黄栀子苗挖坑边告诉笔者,以往这个时候农田没活忙,大家都在家闲着。现在,村民们都在山里忙着割草、喷洒除草剂、种植黄栀子,既能顾家,又能赚钱。村民苏大文今年50多岁,家里之前开荒的50多亩山地全部租了出去,自己还帮苏尔俊管理基地,到目前,他已从老板手中领取6000多元的工钱了。“现在基地每天雇佣近150多位村民种树,到今后的培育、管理及收购过程,将会吸纳附近更多的村民来务工。”宁干乡政府一位负责人说。据了解,该中草药种植基地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大量使用当地村民进行劳动,就地转移了部分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苏尔俊告诉笔者,黄栀子一般两年左右就会产生经济效益,按照近年来的市场收购价,只要每一株黄栀子能有100元的收入,预计800多亩药田年产值逾千万元。目前已完成前期的种植,将在后期工作中,加大投入,进行精细管理,努力打造品牌,争取把这800亩“荒地”变成“金山”。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天等山岱屯投入30万元改善公共基础设施
近日,天等县上映乡温江村山岱屯争取到自治区重点城镇“两延伸”(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地处城镇延伸区的村屯延伸)村屯建设项目资金共30万元,用于修建屯内污水管网、水泥硬化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图为1月9日,工人们在该屯安装污水管网。 【详细】
[天等县]扶残助残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天等县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标,加强做好残疾人帮扶救助工作,确实让弱势残疾群体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详细】
[天等县]近5000名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创业
2013年,天等县有13万多名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妇女多达3.6万人,占全县妇女人数的54.8%。截至目前,该县近5000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详细】
[天等县]今年兑现教育惠民政策资金逾9000万元
今年以来,天等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类教育惠民政策, 严格按照自治区、崇左市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和要求,建立健全助学长效机制,切实将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实现资助工作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