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农民工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春佳节,本报驻站记者利用农民工返乡的时机进行深入采访,了解他们的现状、困惑与梦想,探索解决办法,以期对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有所帮助。
“离开父母和朋友/眼含热泪挥挥手……面对车流和高楼/茫茫人海/去呀去寻找/想要的幸福真难求……”这首中国思乡歌手陈星的《新打工谣》,曾是上个世纪90年代农民工兄弟们常哼不绝的歌。农家子弟们,或者对农民了解至深的人,哼唱起来依然能热泪盈眶。
“一人打工、全家脱贫”,曾是农民兄弟最现实的致富梦。近30年来,亿万农民下东南、赴沿海,这一数量至今仍在增长。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西部地区农民工6814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增长4.1%,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
我区有农民工101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全区劳动力的1/3,其中60%在区外务工。
他们“想要”而“真难求”的幸福,求到了吗
凭着朴实与勤劳,在外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技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农民兄弟走出大山,来到沿海发达地区时,首先是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技术。而他们也凭着朴实的品质、勤劳的双手,获得了外界的认可。
田东县义圩镇农民廖学久,便是这样一位农民工。
1993年,廖学久初中毕业了。“没有人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怀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与弟弟到广东一家鞋厂打工。不幸的是该厂招员已满,而两兄弟路费已花尽。面临绝境,苦求不得。老板见他老实憨厚,指着门口的一条臭水沟:“每天10元,挖通了有饭吃。”仅3天,他们就把那条臭水沟清理得干干净净。
老板被他的勤劳憨厚深深打动了,特批他进厂当了一名工人。第二年,广东某私营企业老总在参观考察中相中了廖学久,招他到自己的企业负责管理工作,从此他涉足管理和销售层面,为日后返乡创办皮鞋厂积累了经验。
无独有偶。15年前,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乡六进村归良侗寨的杨钢,也是初中毕业,到广州某装潢公司当学徒工,学做铝合金窗和不锈钢防盗网。
刚开始,杨钢只能干些搬运、下料之类简单重复的下手活,看到师傅熟练地将一块块一节节毫不相干的不锈钢材料焊接成各种漂亮美观的门窗,他好奇不已。他一边偷偷记住师傅从工作姿势到焊接力度、频点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一边在车间无人之际暗自操作焊机。
有一次,师傅外出,有人上门要求紧急赶制一个简单的不锈钢窗。老板情急之下想起杨钢曾经“偷焊”的情节,便叫他来接活。焊花闪过之后,杨钢居然焊得天衣无缝,客户非常满意。老板连连称奇,当场准许他进入精密焊接的关键工位。杨钢的工资随着技艺的突进迅速上涨,他把挣来的工资大部分寄回家里改造危房和供两位弟弟上学。
据相关部门公开的数据,我区采用各种方式,培训的农民工也不过百万之多。这意味着,90%的农民工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在工作中学,在学中工作,成就了出彩人生。
开公司创品牌,农民工也能当大老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出务工的农民不仅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而且有不少人在学到知识、更新观念后,返乡创业,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人。
平果市旧城镇同利村的覃安勇,1992年外出务工。第一份工作是在湛江做车工、刨工学徒,一年后跑到东莞学焊接技术和门窗生产流程工艺。1995年,他返回家乡,凭借一身手艺,临时租用别人的电焊机和切割机,在县城找活干。一年后,租了一间铺面,创办了自己的加工店,生意虽不错,但还只是小打小闹,没有规模,也没有自己的品牌。2003年,他前往浙江考察门业市场。让他更新了观念,找到了商机。考察回来后,他将在广东打工的弟弟叫回来,把几年积累的3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添购一批新设备,厂房由20多平方米扩大到3000多平方米,年产能力剧增到5万扇门,并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和网络销售。如今,他的产品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年产值超过1.2亿元,上缴税收过千万元。让他最自豪的是:在其带领下,4兄弟都有了自己的门业工厂,全屯还出了20个老板。
南宁市良庆区平乐村的村民蒋粹庭是又一名弄潮儿。2010年,他凭借在外打工时了解的零配件进货渠道等信息,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了20万元,创办了一间小型电子厂,生产、销售饮水机和净水机。如今厂子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年产饮水机、净水机6万台,年盈利10万元左右。
隆安县雁江镇红良村凌维利也曾南下广州打工。雁江镇过去是隆安县的粮仓,但近些年来,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不少水田成片丢荒。2012年,凌维利从中看出了商机,他不仅想让荒地焕发生机,还要进一步打响雁江大米的品牌。雁江镇政府通过土地流转,第一期为他解决了800多亩水田,并牵线搭桥助其贷款300万元;自治区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及南宁市各级农业部门定期上门培训指导,送来新种子和新技术。
2013年1月31日,凌维利公司主打的香米品牌正式挂牌上市,日均产量10多吨,顺利进入南宁、柳州、百色等地的超市和农贸市场。凌维利2012年被评为全国及全区种粮大户。目前他牵头成立了番茄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开垦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辐射1500多户农民。
举目广西,像覃安勇、蒋粹庭、凌维利这样的创业者并不少。据广西工商部门统计,早在2009年广西已有40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如今创业人数以百万计。他们在经历打工的酸甜苦辣之后,用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打出了响亮的品牌,实现了人生梦想。
回乡,为自己打工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部分务工农民因为年龄渐大、在外生活成本高、无法照顾家庭等多种原因返回家乡,但凭着学到的手艺,回来后也能谋到不错的工作。
玉林市农民工梁健就是典型例子。两个多月前,37岁的梁健从务工近20年的广东回到玉林,开了一家卖门锁、车锁的店铺。
1996年,他前往广东打工,尝遍了离乡生活的种种艰辛。他能清楚地回忆起,最初刚进工厂时,没日没夜地在流水线上加班,枯燥而劳累,而每天只有7元的微薄收入。另一种痛苦来自背井离乡的漂泊。那些年,在广东城市的街道上行走需要暂住证,而且经常有人搜查。有时外出忘记带工厂牌时,他便和同样来自外乡的同事们躲进工厂边的坟地里,直到检查人员离去。后来,收容遣送制度被取消,不再有人查证,但身在外乡的疏离感却挥之不去。
时间一年年过去,尽管拿到手里的工资越来越多,但物价也越来越高。除去各种开销,一年到头仍然留不下多少积蓄。眼看着女儿就要读完六年级升初中,梁健终于下定决心回家创业。他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并在朋友亲戚的资助下开起了锁店。开业两个月,经营情况还不错,他打算着,今年6月女儿六年级结束后全家都迁回玉林。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了年纪的返乡农民工大都想留在家乡。他们叹息着“牛老了,跑不动了”,可不外出又大都有着“牛没有草吃”的困惑。钟山县的马东林在广东打工多年,他说:“我都快50岁了,父母年过七旬,外出务工后,家务活全撂妻子身上,忙了家里忙地头。出门在外,受苦受累都不怕,怕的是对家人的牵挂!有好机会,我就留家乡不走了。”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在西部地区创业务工的外出返乡农民工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2012年,又比上年增加263万人,增长6.2%。
这个数字说明,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他们在为东部沿海的发展付出30年的心血之后,那里并没有最终成为他们的家。
这究竟是为什么请进一步关注《城乡之间的双重边缘人——近距离探访广西农民工(中篇)》。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鸣县]给农民工送“四重大礼”
“这个节日,我们过得祥和喜庆!”春节前后,武鸣县扎实开展关爱农民工工作,送上“四重大礼”,让他们感觉到春意融融。 【详细】
田东县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快起步稳推进
2月9日上午,记者到田东县采访时看到,位于广西田东石化工业园区西南面的田东县农民工创业园(一期)建设工地上,挖掘机、碾压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满载泥土的大吨位自卸车穿梭奔忙,这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构成了一幅壮观的闹春图。“这是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 【详细】
广西启动“春风行动”助农民工“马上有工作”
春节长假已过,正值农民工返工潮。为了帮助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月8日,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总工会、广西区妇联和玉林市人民政府在容县正式启动2014年“春风行动”。 【详细】
大新县福隆乡农民工返乡创业走笔
1月9日上午,在大新县宏基家具厂里,记者和老板赵彪华并排坐在一张小茶几旁,于淡淡茶香中,听他娓娓讲述创业的经历…… 【详细】
彭清华邀农民工代表吃团圆饭共贺新春
1月30日,农历除夕,中共广西区委书记彭清华又一次邀请农民工代表到荔园山庄做客,与大家亲切座谈,共吃团圆饭,祝愿大家梦想成真、马到成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