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陆治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年风雨巡边路,20载戍边守边情。今年57岁的那坡县百南乡边境助理莫建明,从1994年初走上这个岗位起,不论严寒酷暑,他都坚持在该乡33块界碑48.4公里的边境线上来回巡逻,戍边守边已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边防助理可以说是乡里最辛苦的工作。南疆的边境,地势复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坡边境还没有村村通公路,莫建明巡边走的都是山路,从乡里到村屯要走山间小路5个小时,再到边境各点需2-3个小时,一天下来要走40多公里,天没亮就出发,天黑了才回家,有时还需要借宿农家。每周至少巡边1-2次。

  每年4-7月,阴晴不定,一天晴转雨、雨转晴是常有的,他记得遭遇最惨的一次是去最远的点——弄卜,那天早上5时出发,午饭是水和饼干,天黑才得吃晚饭,途中淋了三场雨,衣服干湿了4次,而且被毒蛇咬伤,差点把命丢了。

  村村通公路后,莫建明终于可以驾驶摩托车进入村屯了,但乡里没有经费给他加油,驻地部队的一个连长私下给他开“小灶”,用部队经费给他加油,后来被上头查下来,连长很紧张,经部队领导查明后,那个连长才免了处分。

  寒来暑往,行走在艰辛路上,20年来,无论涉边砍伐开荒,还是勘查边境事物,莫建明从未出过一次错,反而在一次次行走中,留心观察,把边境线上一幅幅祖国山川沟壑牢记心中。为了考考莫建明对边境熟悉程度,笔者在该乡界碑编号(568-600)之间任意点了编号576,问道:“这个碑周边是什么情况”“中间是个凹,两边是山,碑在洼地,有条小水沟,山上有罗汉松等珍贵树木。”莫建明一口气把情况都说了出来,让笔者佩服不已。2006年的一次全面内勘,莫建明给北京来的3个专家带路,他拿着长柄砍刀劈草木开路,爬山下谷,对情况了如指掌,获得了北京专家的高度赞扬。

  在工作中,莫建明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并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他深入到边境各村寨,与边民交朋友,了解边民的所思所想和边境动态,还经常帮助边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莫建明真正融入到边民群众当中,成为边民的好朋友和知心人。哪个上街买东西不方便,或者哪家又有些什么事需要帮忙,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莫建明。

  在莫建明房间的角落,有个小箱子,里面装的都是他这些年巡边时穿坏的解放鞋。由于边境线崎岖难行,山区天气常年潮湿阴雨,如今,莫建明的身体早就落下了许多病根。乡领导想照顾他提前退休,莫建明回答:“这条路我已经走了20年,没有人比我更熟悉情况,我还要继续走下去,直到正式退休的那一天为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