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风雨巡边路,20载戍边守边情。今年57岁的那坡县百南乡边境助理莫建明,从1994年初走上这个岗位起,不论严寒酷暑,他都坚持在该乡33块界碑48.4公里的边境线上来回巡逻,戍边守边已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边防助理可以说是乡里最辛苦的工作。南疆的边境,地势复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坡边境还没有村村通公路,莫建明巡边走的都是山路,从乡里到村屯要走山间小路5个小时,再到边境各点需2-3个小时,一天下来要走40多公里,天没亮就出发,天黑了才回家,有时还需要借宿农家。每周至少巡边1-2次。
每年4-7月,阴晴不定,一天晴转雨、雨转晴是常有的,他记得遭遇最惨的一次是去最远的点——弄卜,那天早上5时出发,午饭是水和饼干,天黑才得吃晚饭,途中淋了三场雨,衣服干湿了4次,而且被毒蛇咬伤,差点把命丢了。
村村通公路后,莫建明终于可以驾驶摩托车进入村屯了,但乡里没有经费给他加油,驻地部队的一个连长私下给他开“小灶”,用部队经费给他加油,后来被上头查下来,连长很紧张,经部队领导查明后,那个连长才免了处分。
寒来暑往,行走在艰辛路上,20年来,无论涉边砍伐开荒,还是勘查边境事物,莫建明从未出过一次错,反而在一次次行走中,留心观察,把边境线上一幅幅祖国山川沟壑牢记心中。为了考考莫建明对边境熟悉程度,笔者在该乡界碑编号(568-600)之间任意点了编号576,问道:“这个碑周边是什么情况”“中间是个凹,两边是山,碑在洼地,有条小水沟,山上有罗汉松等珍贵树木。”莫建明一口气把情况都说了出来,让笔者佩服不已。2006年的一次全面内勘,莫建明给北京来的3个专家带路,他拿着长柄砍刀劈草木开路,爬山下谷,对情况了如指掌,获得了北京专家的高度赞扬。
在工作中,莫建明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并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他深入到边境各村寨,与边民交朋友,了解边民的所思所想和边境动态,还经常帮助边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莫建明真正融入到边民群众当中,成为边民的好朋友和知心人。哪个上街买东西不方便,或者哪家又有些什么事需要帮忙,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莫建明。
在莫建明房间的角落,有个小箱子,里面装的都是他这些年巡边时穿坏的解放鞋。由于边境线崎岖难行,山区天气常年潮湿阴雨,如今,莫建明的身体早就落下了许多病根。乡领导想照顾他提前退休,莫建明回答:“这条路我已经走了20年,没有人比我更熟悉情况,我还要继续走下去,直到正式退休的那一天为止。”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袁军: 身残志坚 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 【详细】
第一书记梁明军:脱贫“勤务员” 致富“引路人”
【导语】2018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委组织部从县发改局选派梁明军到平孟镇平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梁明军积极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的“勤务员”和致富&ld 【详细】
靖西市禄峒镇杨超厅: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8月3日下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禄峒镇平江村蚕茧收购点,收购商对杨超厅蚕茧进行刷选、装袋、最后称重,按当前的市场价格和蚕蛹的品质,他将获得3000多块钱的收益。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也获得一些收入,但当时父母身体欠佳,小孩上学,获得收入不够一家5口 【详细】
“东风风来满眼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恭城一对年轻夫妻的产业得到县委书记高度赞扬
邱云敏和丈夫莫元军都是“80后”,结婚之初,家庭收入以丈夫在外从事建筑业为主。随着桥头村力促打造“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的蓝图步伐进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决定把房子装修搞民宿产业 【详细】
逆袭人生 ——蒙芳真用勤奋演绎脱贫路
瑶山深处,天刚擦亮,鸟儿喳喳叫,鸡群喔喔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麻洞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300对大大小小的鸽子映入眼帘, 不时传来“咕咕咕”叫声;不远处山脚下用竹子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