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蒙增师 韦如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46年前,他的父亲结识了一对孤寡夫妇,并35年如一日地对这对老人进行帮扶。2004年父亲去世后,他没有忘记父亲的嘱咐,接过照顾两位年过八旬老人的担子,直到为老人送终。他非常平静地说,其实少抽一包烟,少吃一顿饭,就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能帮就帮,自己也很快乐……”

  他,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看守所副所长吴希岸。他的父亲便是用一生无怨无悔倾情帮扶一对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夫妇35年的吴安仁。

  父亲树立榜样

  1968年,刚复员分配到公安局工作不久的小伙子吴安仁,有一天,下乡时在田边帮助一中年妇女——姚秀香。当时,38岁的姚秀香和44岁的丈夫韦子轩,结婚多年无子女,而且韦子轩还常年有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已近年关,姚秀香家里一样年货都没有,吴安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胆生了一计——认“干妈”,为自己能长期扶助姚秀香一家找“借口”。两家之间的一段亲情,就此开始。

  “父亲是好样的。”吴希岸说,“此后,父亲一有空,就往姚秀香家跑,尽干儿子义务,帮助和接济她家。”由于当时物资紧缺,吴安仁把自己节省下来的东西往姚家送,让干爹干妈不时有新衣穿,还吃上面条。逢年过节,吴安仁买肉菜水果,总要买上两份,先送往干妈家,再往家里搁。每到农忙时节,干妈的田地里总少不了吴安仁的身影。寒来暑往,冬去春回,年复一年的扶助,吴安仁无怨无悔。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仫佬山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更是潜移默化地感染了他的家人,尤其是儿子吴希岸。“父亲的执着,给我们思考的太多太多……”吴希岸说,后来,父亲岁数也大了,自己便接过照顾两位老人的担子。

  儿子开心接力

  “无论多忙,一定要照顾好老人!”吴希岸说,父亲生前再三嘱咐他们三兄妹,“希望全家人都要帮扶老人,不要图什么回报!”

  生命有限,大爱无疆。一代人未竟的事业,下一代继续做下去,两代人无怨无悔全身心地履行着自己的承诺,46年的爱心接力义举在仫佬山乡传为美谈。

  “老人见到他们来了,都非常高兴。”姚秀香老人的邻居都说。

  吴安仁去世后,吴希岸就经常带着妻儿一道去看望老人,每次都为老人买来生活用品,还和自己孩子一起为老人打扫房子、洗衣晒被、洗头捶背……吴希岸因公在外时,总不忘吩咐家里人去看望照顾老人。

  “有时,我们把老人接到家里来,可没多久他们就想回老屋住,那可是已有80多年历史的泥瓦房,真让人担心。”吴希岸说,看着老人居住的老房漏雨严重,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自己便拿出1000多元购买了水泥砖,同时与村委干部、民政部门多次沟通协调,争取到政府的部分扶助资金,并请来工人,在2007年为老人建成一座30多平方米的混砖房子。就在老人入住新房的第3天,老房在瓢泼大雨中轰然倒下。“多亏吴希岸,要不然两位老人早就葬身地下了!”村民姚荣顶回忆起来还感觉后怕。据悉,吴希岸还联系县里有关部门为老人办理了低保、新农合等,让老人有了最起码的生活保障。

  姚秀香老人每次听到吴希岸父子名字时,都举起拇指说:“好人,就像是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

  2009年,韦子轩去世,所用的棺木是吴安仁在上世纪80年代末花了将近半年的工资购买的。韦子轩去世后,姚秀香老人更加孤独郁闷,生活更需关心和照料,吴希岸就想方设法让老人开心,有时把老人接到家里过节,有时工作忙实在抽不开身,便请家人、邻居甚至朋友前去帮忙,让老人过好晚年生活。

  今年3月8日,83岁的姚秀香老人去世了。吴希岸说,村民们一定要等他回来,才给老人下葬,因为老人最后的心愿就是想再看看“好孙子”一眼。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