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山高、谷深、林茂、泉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却仅有58亩耕地。“当时只能靠种点小田过日子,”村民李华敏说,“一年收入也就千把元。”正因如此,3年前,李华敏响应一位老乡的号召,发展家乡的旅游业。如今,他每年不仅能有几千元的股份分红,每个月还有工资收入。李华敏的这位老乡名叫李荣光,是一名年近六十的共产党员实干家。
善思变,开辟出事业新天地
记者前去采访时,李荣光正准备带游客登山。“我一天要爬好几次。”李荣光边走楼梯边说,气息顺畅。之所以每天都要“登山”,一是为了向游客介绍景区,二是为了指导工地施工。
李荣光从小在弄拉屯长大。1979年,弄拉屯人均纯收入仅为85元。正如李华敏所说的,当年弄拉人除了在几亩贫瘠的山地上种玉米果腹,就是采伐山上林木及野生药材贱卖贴补家用。
穷则思变。上世纪80年代初,李荣光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改善生活环境。“当时邓小平同志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就想为何不试着闯一下呢”李荣光说。于是,他决定走出弄拉,“跟着‘大部队’下海去!”在外打拼多年,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后,李荣光在村党总支部的鼓励下,到古零村承包了700多亩耕地,用来种植龙眼、荔枝等经济作物;还在家乡采矿石,兴办矿粉厂。经过几年的打拼,他逐渐开辟出了自己的事业天地。如今,李荣光已拥有一个500多亩的果场,一个滑石矿粉厂,年收入在300万元以上。他实现了下海前的愿望——致富。
敢拼闯,走特色经济致富路
下海做生意时,收废旧、搞运输、种水果、采矿、开工厂,李荣光都干过。“我们在科技革新等许多方面都没有优势,跟别人拼很困难。”李荣光说。而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他发现,各地都有不少靠山而富的事例,“自然资源优势别人可没有!”李荣光敏锐地看到了家乡的商机。
就这样,在总结其他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李荣光开始带领弄拉屯群众利用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封山育林、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的致富新路子。
“当时有很多群众不理解。”李华敏告诉记者,他们担心投资打水漂,可李荣光不想轻言放弃。于是,对个别群众,李荣光除进行耐心说服外,还带领他们外出实地参观考察别人靠山致富的做法。“我告诉乡亲们,即使投资不成功,但把家乡建设好了,对我们也有好处。”李荣光说。村民们最终都同意了李荣光的提议。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弄拉屯发展出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李荣光还将弄拉屯建设成为区级的石漠化治理典型。2007年,自治区批准成立弄拉自然保护区——李荣光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有胆略,瞄准生态旅游市场
在弄拉封山育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时,李荣光再一次表现出他的慧眼和胆略——瞄准生态旅游市场。
弄拉屯距马山县城23公里,距首府南宁市98公里,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2007年,李荣光自筹资金带领村民开辟了一条长达4.5公里连接上马二级公路的盘山砂石路,牵头以“农户+公司”模式,组织农户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动员群众以耕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广西第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旅游专业合作社——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民将地作为资本入股,每年可以分红,而家乡也被建设得更美好,这是双赢的。”李荣光说。随后,他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发动25户群众入社, 125名农民成为社员,承包耕地46亩、山林面积4434亩发展旅游经济,最终开创出了马山县农民以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的方式,参与发展旅游业的先河。
如今,弄拉屯群众收入显著增长,使弄拉走上了生态旅游致富之路,成为助农增收的典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马山县第四届姑娘江中秋欢乐节将于9月4日至8日举行
昨日,记者了解到,9月4日至8日,马山县第四届姑娘江中秋欢乐节将在县城文体广场、姑娘江风雨桥至南门桥两岸举办。活动由广西南宁姑娘江商贸有限公司主办、广西马山三声部民歌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协办。 【详细】
马山县大手笔打造“环弄拉生态旅游区”
8月13日,马山县绿色休闲游的“标杆”——西山庄园绿色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庄园内采摘区、垂钓区、科普区、观光区、艺术中心路网硬化全部完成。 【详细】
马山县灾后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提供千余就业岗位
8月13日,南宁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与马山县就业服务中心在马山县城联合举办一场主题为“帮扶灾后重建、促进转移就业”的灾后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来自南宁市和马山县的20多家用工企业提供了超市营业员、企业后勤人员等1000多个就业岗位 【详细】
马山县西山庄园:绿色生态 推动发展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眼下的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西山庄园生态农业基地100多亩的大棚种植绿色生态哈密瓜、甜瓜和西瓜等瓜类整整齐齐地挂在线架上,个个肥大饱满,正翘首以待地欢迎八方来客品尝观赏。“再过半个月时间,这里的100多亩哈密瓜和甜瓜就成熟上市了。”西山庄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