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2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沈泉池 记者 黄汉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双寨村中寨屯,是有名的仫佬族刺绣之乡,全屯家家户户的妇女都精通刺绣。其中,有一位仫佬族刺绣传承人,也是众多仫佬族刺绣能工巧匠中的代表——谢秀荣。

  年过五旬的谢秀荣,自幼深得祖上真传,一些早已失传的“绣花鞋”、民间嫁娶的“上轿鞋”、仫佬族官服等各色绣品,都能在她的手上再现。而她坚持带徒,传授技艺,为培养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绣娘”。

  走进谢秀荣的家,整个墙壁挂满了她的刺绣作品,“这幅作品得了广西金奖,那幅有人开出1万元价钱,可我不舍得卖……”说起这些,谢秀荣的脸上满是高兴。记者凑近了看看,发现谢秀荣的刺绣作品,每一幅都具有浮雕感,造型美观,色彩搭配极妙,给人祥和的气息。

  “仫佬族刺绣在我们村已经传承500多年了,现在村里最老的刺绣工80多岁,最年轻的从8岁就开始学。”据谢秀荣介绍,仫佬族刺绣分为平绣、剪纸绣和马尾绣三种,是仫佬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图案丰富,意义深远。绣出的物件有背带心、帽子、服装、围裙、腰带、绣花鞋、床头套等纯手工工艺品,图饰有太阳、双鱼、祥云、麒麟等各式各样古朴庄重的图案。2010年,仫佬族刺绣被自治区列入第三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种绣法中,最难最具艺术价值的当属应用于民族服装的马尾绣了,这堪称谢秀荣的绝活,村里仅她一人掌握此技艺。

  马尾绣用料考究且工艺繁杂,一般而言,先取马尾4根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琴弦的绣花线。再将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绣于已经描绘好花纹轮廓上。然后用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最后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光制作马尾芯线就要花上数月时间,最后的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

  2013年,谢秀荣制作的三件马尾绣作品,分别荣获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的金、银、铜奖。今年9月,谢秀荣耗时两年完成的马尾绣作品——《仫佬族女性服饰》,再次蝉联金奖,她也荣获“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而早在2011年,谢秀荣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如此高的荣誉,也让谢秀荣更加坚定把仫佬族刺绣代代相传下去。“现在我有5名徒弟,主要是把快失传的仫佬族马尾绣技艺传授给她们。”从2012年起,谢秀荣还举办了3次刺绣培训班,共有100多人参加培训。

  黄金镇20岁出头的仫佬族姑娘杜焕珍,就是谢秀荣的徒弟。“我非常喜欢本民族的东西。”杜焕珍说。两年前偶然的机会,让她看到了师父的刺绣作品,被精湛的马尾绣技艺所折服。现在的她,不仅学习仫佬族刺绣,还跟着谢秀荣到各地参加展览。

  在谢秀荣看来,仫佬族刺绣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载体,还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目前,谢秀荣带领她的徒弟,以及村上闲置的妇女劳动力,为远近县市的客商制作刺绣工艺品。“现在村里的妇女白天做工,晚上聚集起来绣背带心,然后拿到市场上出售。”去年,中寨屯共有近80名妇女从事刺绣,她们年人均收入可达1.2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