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1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冼 兰 韦应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邱凤淑为刚出生的小牛检查身体。

  今年45岁的邱凤淑,是宜州市庆远镇的一名普通妇女。年轻时做过铁路养护工、装卸工、煤老板,当过包工头,也卖过熟菜。在商界折腾了20多年,邱凤淑没有满足,她努力说服自己,要做出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2013年,邱凤淑盘下同德乡同德社区铜桥岭水库旁的一片山头养牛,当起了“牛”人。

  “前期投资花了450多万元。如果顺利的话 ,两三年内就可收回成本。”邱凤淑信心满满地说。

  建牛场不是一件容易事,从租地、修建房舍到养殖,邱凤淑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拿着自己辛苦建起的三栋楼房去银行抵押贷款。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养牛时,邱凤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下决心做的事,她根本停不下来。她辗转从新疆、山东等地引进了西门塔尔、夏落莱、利木赞、安格斯等100多头种牛。每天给牛吃什么、喝什么,她事必躬亲,对牛的关心可谓“体贴入微”。

  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努力,邱凤淑的牛场开始“牛”气冲天:全年卖出近200头牛,每头按1万元计算,也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同年,养殖场经过逐级审批,建成“同德乡万乐养殖专业合作社” ,10多名有意养殖的农民加入了养牛的队伍。目前,存栏的160多头牛中,有10多头母牛已怀孕,这更让邱凤淑看到了希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