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魏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建它个中国最大的“菜园子”

  寿光县城西南,曾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小蔬菜市场。不幸的是,这个“小不点儿”,后因修路被挤掉。在时任县委副书记王伯祥的支持下,1984年8月,一个占地2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在九巷村建成,当年成交蔬菜1.5亿公斤,交易额5500多万元。

  1986年7月的一天,九巷蔬菜市场人山人海,车辆满满当当,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怨声一片:20亩地的小小市场,怎么盛得了一万人啊。

  望着脸上写满无奈的卖主买主们,一股豪气在王伯祥胸中升腾:九巷啊,我们要把你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蔬菜市场,用你撬动寿光。

  在王伯祥带领下,全县近万名干部职工齐上阵,硬化地面,铺设管道,搭建交易大棚,招收记账员、服务员、经纪人……扩建后的九巷蔬菜市场占地150亩,终日车水马龙。1987年,实现蔬菜销售2.5亿公斤,交易额1.5亿元。1991年,这个市场再扩至600亩。

  市场发达了,与外界的沟通又成了问题。那时候,一个村顶多有一部“摇把子”电话,往外县、外市、外省打长途,一个电话要等半天、一天、甚至几天。马店乡几个青年在北京、上海见过一种不用摇的电话,按数字转上几圈就能拨通。

  有这样的电话,寿光将如虎添翼!几个人找到了王伯祥。

  那个年代,程控电话定量供应,属于有钱买不到的“烧饼”。这年全省共有5套交换机指标,寿光打上去的报告排第六。

  怎么办寿光不能等啊!

  王伯祥一次次跑省城,一次次提申请,指标最终拿到,第一部程控电话就安在九巷……

  习惯超前思维的王伯祥,很快开始了新的思考:怎样让寿光既没有卖不出去的菜,也没有买不到的菜,让全国帮寿光发展蔬菜生产呢

  国营商业、蔬菜销售协调委员会、运销联合体、县境外的客户……王伯祥叫上办公室副主任、“小秀才”武恒祥,一起到孙集镇验证自己的思路。路上,“小秀才”补充一条:搞蔬菜保鲜加工。

  “那,咱就在这五条渠道上做文章。”

  “就叫‘五渠通天下’!”两人相视大笑。

  两天后,“五渠通天下,四海集一市”的对联挂上了九巷市场入口处的牌坊。

  为确保蔬菜流通,王伯祥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三个百分之七十”的号召:每个部门、每个单位,要拿出百分之七十的人力、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每个人拿出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参与蔬菜大流通。王伯祥亲自召开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部门主要责任人会议。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大家利用各种关系,先后与20多个省区市200多个大中城市的850多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一年内,全县涌现个体户、联合体10万多个。

  王伯祥率先垂范,带领商业、供销人员多次进京,与北京市8个区的蔬菜公司和5个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北京和寿光之间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寿光菜无障碍进京。

  “晚上在寿光的菜园子,早上进北京人的菜篮子,中午上北京人的菜盘子。”熟悉这行的人,都知道这句顺口溜儿。

  一个四通八达的蔬菜购销网络初步形成。东北的土豆,甘肃的洋葱,江浙的莲藕,江南的黄瓜、辣椒,苍山的蒜薹,安丘的生姜……寿光人可以把菜卖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人也以到寿光来卖菜。

  寿光,真个成了中国最大的“菜园子”“菜篮子”。

  寿光人幽默地说,本想当个北方老大,一不小心,成了全国第一。

  1990年初,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寿光考察后,对王伯祥说:“希望你们把这项技术向全国推广,解决全国冬季吃菜的难题。”

  有人担心,一旦把技术传出去,寿光的大棚菜就会成为没人要的白菜帮子、玉米叶子。寿光人好不容易鼓起来的腰包,很快就会瘪下去。

  王伯祥心中猛醒:思想狭隘,意识守旧,才真的可怕,是寿光最大的敌人。

  “这几年,咱们得出的一个经验是:菜多市场大,市大通天下。如果不把大棚菜扩大到全国各地,不把市场扩大成买全国、卖全国的集散地,才真的要丢掉钱袋子,就算保住了,也不过是个小袋袋。”王伯祥苦口婆心。

  为统一认识,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凡来取经的,全面参观,认真传授;应邀讲课的,讲深讲透,有问必答;技术员要多少派多少,并且派最好的去。

  点燃寿光的火种,以燎原之势撒向全国。

  如今,寿光县每年都有3000多名技术员,活跃在全国26个省区市的田间地头。全国各地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累计达90万人次,最多的一天高达3000多人。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