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自建在喂香猪。
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好合村40岁男子张自建,6岁时被火烧伤全身,头部、面部全被毁容。从2011年起,原本极度自卑的张自建在县残联等部门的扶持下,在深山里养猪致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张自建所在村子位于大山深处,常年缺水少粮,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砂石路将其与山外相连。
这条屯级路去年才刚通车,全是用碎石铺成,开车需越过山顶再转过几个大弯,才到山脚。由于坡度甚为陡峭,如司机稍不留神,就会摔下山崖。通过一段惊险的山路,我们一行人终于艰难地抵达好合村。
这里空气清新,树木苍翠,鸟语花香,整个村子都被大山包围着,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张自建戴着帽子压低帽沿羞涩地对我们说:“进村的路实在太烂了,这几年村民们都陆续搬走了,整个寨子只剩我们一户人家。”据了解,因为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这些年来,村民们都陆续搬出,原本居住有20户人家的村子,只剩张自建夫妇和他年迈的父母在此坚守。
“在这里自由自在,起房子地皮不要钱,想种什么种什么,出去还要租房子住,还是老家好。”张自建很享受现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由于村民们都搬走了,整个寨子的土地都被张自建夫妇种上了玉米、红薯,用作猪食。
张自建的养猪场靠山而建,共有50多间猪舍。目前,存栏母猪共有38头,小猪及肉猪共120头,主要是巴马本地纯种香猪。此外,还养了12头黄牛,年收入10多万元。
谈到他的伤疤,张自建的父亲回忆道:“他小时候自己在火炉旁边烤火,睡着后不小心掉进火坑里。那时候,大家都在吃饭,没有注意,等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头皮和脸部已经被烧了大半!”。
小时候的张自建只知道头顶经常疼,还流脓血,并不知道自己的异样。等到懂事时,才发现自己跟同龄人的不同。每每看到自己的出现让周围人感到惊讶、害怕时,他就羞愧难当。
后来,他陆续做了头皮修复手术和眼睛整形手术,伤情有所好转,但他还是不太敢去人多的地方,常年戴着一顶帽子遮住头上的伤疤。
伤痛加上自卑使得张自建很少出门,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
深山里自然条件恶劣,缺水少粮,加上交通不便,生存艰难,张自建前些年也不得不跟随村民出去打工。但因为有伤病在身,且容貌受损,张自建能做的工不多,收入微薄。
2011年2月,张自建偶然看到了县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养殖技能培训启示,便报名参加了香猪养殖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张自建决定自己当老板,发展养殖业,他向银行贷款10万元回老家建了养猪场。
每天从早到晚,张自建和妻子一起打猪菜、拌料,准备80多斤的猪食,然后清洁猪舍,给猪洗澡,一刻也不得闲。在张自建的精心喂养下,香猪白里透红,体格健壮,几乎从来没得过什么病。由于品质高,不少做土特产生意的老板都向他长期订购香猪,产品供不应求。
为此,张自建开始扩大养猪场规模,新建现代化养猪场,但是,由于资金困难,还有20多间猪舍没能完工,猪舍的排污管道也还没安装。这时,县残联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他送去了扶贫、助残等项目资金共计7000多元。
待新猪舍完工后,张自建计划将母猪扩充到70头,香猪出栏量也将增加一倍,收入将翻番,年收入有望达20万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巴马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获国家批复
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获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批复。 【详细】
巴马那社乡: 扶贫“整乡推进”
命河、水晶宫,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著名的景区,但其所在的那社乡依然是个贫困乡。巴马整合资源,将那社乡的开发扶贫“整乡推进”,老百姓受益的同时,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焕发了勃勃生机 【详细】
巴马:一村一台戏 一村一风情
5月24日,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民安村举行“敢泵”歌圩山歌会,村民们欢聚一堂。一个小山村就能办场山歌会,这是巴马民间文化大繁荣的一个缩影。该县通过掘民间文化,弘扬传统艺术,极大活跃了民间文化,为创建民族文化大县打下基础 【详细】
巴马构建宣传网络助推旅游业发展
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列入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后,巴马瑶族自治县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创新形式宣传,丰富载体宣传,扩大对外宣传,上下联动宣传”的工作思路,在宣传上下工夫,全力服务旅游业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