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韦海光时,他正忙着帮邻居清理方格蔟。说起这位人大代表,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新红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管是修路还是发展种植业,都有韦海光忙碌的身影。
勇挑重担 带领群众铺富路
2011年,40多岁的韦海光当选石别镇人大代表,从那时起,他就发誓要带领库区群众走上富裕路。
新红屯50户205人全是水库移民,多年来因为土地资源缺乏而戴上贫困村的帽子。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怎么解决老人怎么养老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常常困扰着韦海光,好长时间他都没能睡个安稳觉。
“要想富,先修路。”原来的新红村全是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群众用摩托车拉物资非常困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晴天道路更是尘土飞扬,群众开玩笑说:“出太阳也要穿雨衣,否则变成‘白毛女’。”这种条件连村里人都怨声载道,更别说外来的投资者了。韦海光深知群众对修路的期盼,下定决心要把路修好。他多次给镇政府甚至宜州市政府打报告争取项目资金,并四处奔走,今天跑这个部门,明天跑那个单位,把嘴都磨起泡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修路的批复终于下来了。政府出资,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和企业赞助,村里每家每户出劳力,在韦海光的带领下,一条633米的屯级水泥路终于建成投入使用,结束了新红屯无硬化路的历史。
敢为人先 引导村民奔富路
水泥路是修好了,可是库区群众的出路还没找好。一直以来,库区群众大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搞起了网箱养鱼,生活水平是有了一些改善,然而网箱养鱼也对水库水体造成了污染。土桥水库作为宜州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再这样下去,广大市民的饮用水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作为人大代表的韦海光,为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疙瘩,他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让移民群众明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白土桥水库饮水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大好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凭着一颗火热心、一双勤快腿、一张“啰嗦”嘴,终于做通了库区群众拆除网箱的工作。
拆除网箱容易,但库区群众的生活又面临新一轮的困难,大家将来要靠什么生活呢韦海光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做出了号召大家种植红肉蜜柚的决定。为打消群众顾虑,他主动做好示范。2011年,韦海光开始尝试在自家的三亩地上种植红肉蜜柚。由于善于钻研,勤于管理,柚树长势喜人,柚子挂满枝头,2014年柚子收获1.8万多斤,收入近4万元。在柚子地里,他还兼种辣椒, 2014年卖辣椒又有了6000多元收入。在他的带动下,如今,整个土桥村红肉蜜柚种植户已发展到15户,面积扩大到100多亩。韦海光常常笑呵呵地说:“看到我们村的移民富裕起来,真的很开心,至少我这个人大代表没白当。”
践行诺言 人大代表人人夸
新红屯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是韦海光带领全村群众同甘共苦、勤劳致富的结果,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如今,新红屯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产业结构调整上来,韦海光说,“不仅要让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变,更重要的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新红屯实现可持续发展,让老百姓都富起来。”现在,土桥村的群众谈到韦海光,无不竖起大拇指,村民们都说:“这位人大代表,选对了!”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西林县]为库区移民排忧解难 促进库区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西林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实现“美丽、富裕、和谐”库区为目标,着力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抓好移民后期扶持、移民项目建设、移民生态乡村建设、移民培训、移民信访维稳等工作,切实为库区移民排忧解难,促进库区经 【详细】
靖西今年计划生态移民161户614人
今年,靖西县将按照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有出路、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共投资1621.96万元,实施禄峒恋桃和龙邦界邦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2个,新建移民房161户12880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美化亮化、产业发展等基础设施。计划搬迁安置161户614人。目前,两个安置点已 【详细】
桂中治旱二期工程 移民安置报告通过评审
6月24日,自治区水库移民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行研究、审查,并一致通过该报告。 【详细】
[昭平县]黄栀子结致富果
6月15日,昭平县昭平镇塘山村的几个山头,黄栀子基地白绿相间连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芬芳。 【详细】
[横 县]桉树林套种草珊瑚成绿色发展增收致富好途径
“桉树林下套种草珊瑚,一举三得!”说这话的横县人名叫卢挺平,是个中草药收购商。2010年起,他在自家桉树林下套种10亩草珊瑚,平均每亩每年采收草珊瑚1500公斤,5年来总收入轻轻松松净增10多万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