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4日 来源:贵港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172个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一目了然。更让人称奇的是,人在外地,通过手机操作,还能给大棚蔬菜用药、施肥、灌溉等。这是港北区庆丰镇夏里村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智能化种植的一幕。

  “有了这套田间智能管理系统,一个人就能种植管理400多亩大棚蔬菜。”坐在电脑前查看大棚蔬菜长势的谭仲清兴奋地说,“系统24小时可视化管理,连一只虫子进入菜地都会预警。”

  与土地打交道,其乐无穷

  2005年7月,刚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的谭仲清,应聘到全国农药50强企业——广东惠州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从业务推销员干起,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推销的天赋,谭仲清的业绩蒸蒸日上。翌年,他担任公司的区域经理,年薪10万元。

  在6年多的时间里,谭仲清走南闯北,在向全国各地现代化的规模种植基地推销农药中,细心的他发现,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的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良好,带动辐射强。“我也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场主!”这个决心在谭仲清的内心深处愈发强烈。

  2010年底,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强了对规模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充满商机的红土地使谭仲清再也按捺不住了。

  “在家乡创办一个规模的现代农业基地,是我最感兴趣的事。”谭仲清豪不犹豫地辞掉高薪的职业,揣着打工的积蓄,返回家乡发展种植业。

  港南区瓦塘乡香江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类经济作物。2011年4月,谭仲清与村里3名好友共同投资23万元在香江承包了110亩土地,成立了神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在挫折中,坚定创业信心

  2011年6月,合作社种植的25亩优质蔬菜因行情不好,亏了3万多元。而85亩优质香瓜眼看就要上市,突遇几天的大雨,大部分瓜体开裂,亏了9万元 。

  “人家到城里打工,你却跑回村里来,我们种了一辈子都发不了财,这下亏大了吧!”……面对家人、朋友和外界的压力,几个好友先后退出了合作社。

  面对失败,不能逃避,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看着好友的离开,谭仲清没有气馁。他联系了外地的同学,请他们出谋献策。

  几经分析和考察,2011年9月,他种植的80多亩辣椒获得了成功,每公斤卖到8元,获利近18万元。

  2012年,谭仲清举债20多万元,扩大到300亩的种植规模,可由于受气候、市场的影响,亏了14万元。

  两年的创业史,一经算账,亏了!谭仲清仔细分析了原因,他发现,对市场价格预测不准是关键。必须壮大创业团队,引进科技综合型人才共同合作创业。

  2013年,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黄姿和两个师弟主动加入了创业团队,使谭仲清信心更足了。接着,他聘请了广西农职院的两名高材生,队伍壮大了。

  在香江村租的土地,租期短,土地不平整,群众又不愿意把田埂刨掉,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规模种植难以发展,必须找一块适合规模化耕作的土地才能壮大创业规模。

  激情中迸发创业实力

  港北区庆丰镇夏里村水田以小并大土地流转,使每块耕地面积扩大到5亩。同时,土壤中富含大量的硒元素,面对这一优势,谭仲清率领创业团队果断来到夏里村创业,于去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科技园。

  几经思考,创业团队决定发展现代生态特色规模种植业,在“硒”上大作文章。他们的想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上级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60多万元用于建蔬菜大棚。为节省资金,谭仲清带领创业团队亲自设计,动手搭建大棚,共建成了172个蔬菜大棚,比原来增加了一倍,面积400多亩。

  引进了物联网技术,通过电脑就能监测大棚内的温湿度,发条短信或点下鼠标,大棚就能实现自动开关放风口,自动浇水,喷洒农药,实现了对作物的精细化管理。“一个人就可以管理20多个大棚,节省了管理成本,成为全区智能化、精细化种植模式的典范。”该区农业局局长杨联初说。

  如何跳出菜贱伤农这一怪圈是谭仲清思考最多的问题。创业团队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电子商务,根据网上订单、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来组织生产。目前,谭仲清和南宁、广州等企业建立了固定的销售合作关系,使创业团队看到了光明的“钱景”。

  8月6日,在创业园基地,谭仲清正把40多箱富硒番茄装车。“我们这里的番茄每公斤能卖到4元,专门为城里人私人订制哦。”掩饰不住兴奋的谭仲清说。原来,他在网上打出富硒品牌后,深受城里人喜爱,仅番茄就签下了5000公斤的订单,上半年赢利近20万元。

  目前,谭仲清已注册了富硒无公害优质谷、番茄、苦瓜等9个特色农产品商标。“下一步,我们要在夏里村打造一个集种、摘、品为一体的休闲特色农业,到时更为火红。”谈起今后的创业计划,他踌躇满志。

  (张顺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