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张宗海 唐群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创业故事

  23岁的匡烈超操起扳手等工具,飞快地装配好一辆自行车,手法娴熟得像装配厂的老工人。匡烈超是玉林师范学院校区内“创业孵化园”里的一间自行车行老板,也是玉林师范学院数信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

  在过去一年中,这间自行车行创下年销售额过百万元的业绩。这令匡烈超的同学们惊羡不已。这名大学生老板,也成为校园的创业偶像。

  这家名为“极速车室”的大学生创业店最初是匡烈超的两位师兄邱友纯和李岸创立,匡烈超随后入伙,3人组成了校园版“合伙人”。

  2012年的暑假,下定创业决心的邱友纯和李岸带着从父母手中软磨硬泡得来的1万余元“创业基金”,骑行600公里赴广州寻找自行车合作厂商。在吃了很多闭门羹后,才找到一个赞赏两位年轻人勇气的自行车厂老板。

  找到合作厂家后,自行车店就在学校里开张了。不久后,还是大一学生的匡烈超加入进来,组成3人团队。3人分工明确,一个负责财务,一个负责营销,一个负责接触厂家。

  3人除了忙生意、搞学习,还挤时间去学习修车装车技术。“刚开始的时候,有个同学买车骑几天脚踏就掉了,拿回来了我都装不上,觉得好失败。”匡烈超说。

  趁着新学期开始,3人利用各种方式开张营销推广,贴海报、发微博、设点展卖等。

  为更好地服务同学,赢得口碑,他们在售后上下足了功夫,一个星期包换,保修一年。

  他们还从毕业生中收购旧自行车,将其整装和维修,便宜卖给学生。对于经济困难学生,他们推出分期付款的购车办法,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

  口碑好起来了,生意就上来了,自行车越卖越多。2013年暑假,他们在淘宝网上注册成立了网店,玩起电子商务。不久后,网店就开始接到订单。次年,车行的营业额就突破60万元。

  此后,邱友纯和李岸面临毕业,于是他们把店转手给匡烈超独自打理。后面的创业日子里,匡超烈凭借敏锐的眼光和判断,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自行车行在激烈竞争中依然保持领先位置,营业额更是有所增加。到去年,车行的营业额已经突破100万元,他也成为校园偶像。

  对于大学生创业,匡超烈说:“校园里的创业历练可以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面对社会的勇气和自信,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应变能力等等。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躲在‘象牙塔’里读‘死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