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黄元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移民安置后如何致富天峨县向阳镇向阳村加朗屯农民、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共产党员、立体种养大户周章雄的经验是:吃山!

  如何“吃山”好奇心让笔者慕名到周章雄的移民新居去探秘。

  车子在公路上转了几个弯,便到了周章雄的新家。他的新居建在一座靠近公路的土坡上,三层钢筋构架楼房,室内的彩电、冰箱等家电样样齐全。

  周章雄带领全家老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一片林果,品种有油桃、李子、板栗等,他还盖起面积700平方米的大棚,用来酿酒、养鸡养猪、挖池塘养鱼等。

  看,这家伙经营立体种养真有一手:用酒糟喂养小猪和小鸡、用家禽家畜排出的粪便喂鱼,再用鱼塘水和粪便浇灌果树。为了方便出行和搬运货物,周章雄还花费6万多元购买一辆面包车和一辆拖拉机。问及去年的经济收入,周章雄伸出了10个指头,同行的当地干部笑着摇了摇头说,周章雄保守了,年收入何止10万元。

  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2006年6月,周章雄和天峨县3万父老乡亲一起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搬迁到其他地方安置。

  为了便于生产,周章雄向家人提出,把家搬迁到后山坡上,但马上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山上交通不便,缺电缺水,而且是单家独户,能住人吗

  可周章雄认为,一家人居住在山坡上,空间大,土地多,缺电缺水和交通问题可以人为改变。

  于是,他一边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一边投资15万元在山上建好了钢筋构架楼房,还先后花费8万多元修通了从公路到家门口的道路,搭建了自来水管,修建了水柜,解决了用电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家人的心态也平静了,也开始慢慢地理解并支持他的做法。

  安置下来以后,周章雄马上着手进行生产开发。为了掌握科技种养技术,周章雄多次报名参加了当地举办的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班,几次的培训学习后,周章雄就在房前屋后开垦了30多亩的山地,全部种上了油桃、珍珠李、板栗等。

  然而,学会了养猪和养鸡技术的他,不甘于将自己的知识浪费,更不甘心仅仅发展这40亩的水果。于是,他又向亲戚朋友筹借了20万元,建起了面积700平方米的大棚,进行酿酒,并饲养200只小鸡和20头小猪,后来,又挖了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池塘养鱼,开始了他的立体种养。为便于发展,他还花费6万多元购买了一辆面包车和一辆拖拉机。

  起步并不顺利。开始规模养殖后,他养殖的小猪有5头出现了异常情况,所养的小鸡也开始发病,一下子就死去了几十只,这下可把他急坏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不断向当地的养鸡专业户虚心请教,同时,还向当地的水产畜牧站和畜牧局的技术人员请教,请专家实地查看病情,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养殖的猪和鸡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于是,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自己要掌握过硬的技术。

  从那时起,他开始征订报刊,同时,还购买了相关养殖技术光碟进行研究学习。他边学边总结,在自己的精心总结下,研究出了一门专门适合在山地养殖猪和鸡的技术,还学会了配料。

  在他和家人的艰苦创业之下,种养规模不断扩大,经过短短的3年时间,先后出栏了4500多只成品鸡、270多头肉猪。目前,有存栏小鸡1100只,肉猪85头,陆川母猪21头,小猪125头,鱼1000多尾,面积40亩的果树长势良好,今年已累计实现收入20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勤劳致富能手,并被当地评为“自主创业青年”。

  饮水不忘挖井人。周章雄立体种养能有今天的规模,他忘不了党委、政府对他的帮助。他说,从协调通水、通电、通路,到联系种猪、鸡苗、果苗;从争取地头水柜到争取贷款资金;从技术培训到前往金城江专业养殖场参观学习……向阳镇及县直有关部门领导都给予他大力支持,及时帮助他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困难解决了,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思想同时也进步了,2008年,周章雄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天峨县向阳镇还把周章雄家打造成为“农家课堂”“种养示范基地”“党员中心户”,并以此培训和推动周边库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

  富裕起来的周章雄始终没有忘记村子里的群众,他经常回到村庄,找一些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希望父老乡亲们也能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的行列中来。看着依靠立体种养富裕起来的周章雄,许多群众纷纷到他家取经。在他的帮助下,立体种养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道风景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