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谢彩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1091450214474663.jpg

富川农田水利站何堂华(左三)及其伙伴们的主要职责,是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建设。下村屯访村民,是基层水利人的一项日常工作。

  实诚基层水利人

  地处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区交界,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省尾”。来到山高路远的这个“偏僻角落”,感到党和政府的惠民阳光更显温暖。

  在富川农村,10多年来项目最多、投入最大的是水利,农民生产生活变化最大的是饮水用水。只有5个工作人员的富川农田水利站,站长何堂华及其伙伴们的主要职责,正是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建设。

  富阳镇黄龙村李群青新楼院子里,平展展的水泥地面中间,隆起一个草帽大小的圆盖,一看便知下面是个封死的废井。李群青说,两年前全家生活用水就从这里摇上来,他家运气好,挖到8米深就出水了,村里不少人家挖到十几米甚至20多米才见水,地底下没见岩石都是黄泥,一下雨井水就浑,天一旱井又没水。

  2013年,黄龙村联合附近两个村,一起申建自来水工程,何堂华他们很快下村调查,大家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从6公里外大围山上引水,二是就近从村口大井抽取地下水。方案一用的是大围村水源,而大围村地势过高却享用不上,还要人家让地埋管,群众工作不好做,“远水难解近渴”;方案二从井下抽取,水质又不理想。

  有个村民叹了口气:唉,要能用上县城自来水就好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几个村离县城都不算远嘛!何堂华随即联系自来水厂,大家反复比较,县城供水扩网,技术上经济上确实可行。

  报告上送,项目下达,多村连片“解渴”大事很快办成,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而且城乡“同网同价”,还顺势多供应了一些村屯。凑巧,客商在同一水源地兴建的天然泉水厂投产,一小瓶定价8元。喝上“高端水”的村民们乐坏了:超市买一小瓶饮水的钱,我们能“喝”上4吨多啦!

  何堂华是1999年从广西水电学校毕业回到瑶乡工作的。2007-2008年,富川烤烟种植区实施“烟水项目”,即土地平整配套沟渠硬化,同时实行土地流转集中,铁耕村作为示范点先干了起来。

  土地平整后,旧沟渠推平了,新渠网也预留了,资金却没跟上。春耕一到,水过不来,水田变成了旱地,好事办成了尴尬事。

  虽然这不是水利部门的项目,当初积极配合规划了渠道的何堂华,总感到为群众办好事就得办好。他的想法得到县水电局领导支持,第二年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申报中,把铁耕村列入了项目区,顺利解决烟水项目遗留问题,使这个片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水相通,涝能排、旱能灌,上规模、出品牌”,烤烟种植从50多亩发展到260多亩,下游2550亩农田也得到有效灌溉。

  寒风冷雨中,我们来到铁耕村,党支书李志学介绍,以前全村田地最大的一块才0.35亩,现在最小的一块也有1.5亩。一般年景和正常行情收一季冬菜,一亩地有两三千元纯收入,比以前只种一季水稻多四五倍;像去年那样菜价好,一亩冬菜赚万把元都不奇怪。

  这套农田水利建设模式,随后在全县大力推行,被总结为“三整三建”:整体科学规划,整合涉农资金,整活土地资源;建设一条现代农业示范带,建立一套“小农水”管理办法,建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2010-2011年连续两年,富川被评为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荣获集体三等功,还在全国水利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何堂华参加工作这十几年,正是水利事业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时期。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人口原来只有9428人,2015年增加到19.1716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从3.5%提高到72.32%;农田节水灌溉面积从1.2万亩提高到14.542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由3.5%提高至38.91%,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从0.303提高到0.65。

  何堂华说,自己很普通,只是万千水利人中的“一滴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