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从钦州市钦南区久隆中学放学归来,16岁的何立裕生火、淘米、洗菜、烧饭。“饭还没熟,太早煮菜菜会凉,爸爸妈妈吃了对身体不好。要让他们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趁着烧饭的间隙,何立裕来到父亲的床边,搀扶父亲下床,慢慢地在院子里挪动。“经常走走,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何立裕边扶着父亲边说。
从7岁开始,他搬到爷爷奶奶的房里,9年间,他悉心照顾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爷爷奶奶去世之后,面对行动不便的父亲和智障的母亲,他不离不弃。
孝心如金!“本是花季少年,却如劲松般挺拔,如磐石般坚毅。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两代老人的生活希望。家贫才现孝子,困苦方显坚强。”这是第九届广西十大孝心人物评选组委会给予何立裕的孝心评语。
一
何立裕出生在钦南区久隆镇平新村委何屋村。他的家庭十分特殊:父亲45岁时才娶妻,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年逾七旬老人。而45岁的母亲虽然较年轻,但却神志不清,无法操持家务。
何立裕7岁那年,爷爷奶奶已年过九旬,都成了需要照顾的人。从此,才读小学一年级的何立裕,就开始照顾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和饮食。
记者在何立裕的床头看到一串尚未拆下的环玲,由一个个三角形的金属串成。大门打开时,环铃随风飘荡,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
“这副环铃,伴随小立裕度过了9个春秋。”何立裕的父亲告诉记者,当时小立裕进入爷爷奶奶的房间照顾两位老人时年纪太小,加上白天上学和操持家务,晚上睡得很沉,担心爷爷奶奶半夜需要照顾时叫不醒他,就在他的床头安上这个环铃。
“只要爷爷奶奶碰响环铃,我就能听到,起来挽扶他们。”何立裕说。
爷爷身材比较高大,小立裕个子瘦小,扶爷爷十分吃力。每次扶完爷爷,他常常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他从不言苦,也从不偷懒。
那时候,每天天未亮,小立裕就要起床。做饭、帮爷爷奶奶洗脸、拿早饭给爷爷奶奶……做完这些,他才踩着自行车到7公里之外的学校上课。晚上回到家,他还要帮老人洗脚、擦澡,等老人都睡下了,他才能坐下来写当天的作业。
二
虽然照顾两位老人很苦,但说起相继故去的爷爷奶奶,何立裕显出浓浓的不舍之情。何立裕清楚地记得,今年2月4日,他被评为“十大孝心人物”后回到家这一天,104岁的奶奶安详地去世了。
如今,何立裕的脑海里还不时重现和奶奶临别的最后一幕:“奶奶,我得了一个奖,准备要和我们班主任一起去南宁领奖。”“要去多久”“3天!”“可能回来你就看不到奶奶了。”
奶奶的话,不幸变成了现实。在何立裕的心里,爷爷奶奶就是他的“第二个爹娘”。何立裕还很小的时候,爸爸为全家的生计常常外出,母亲韦凤建不会按时给何立裕喂饭,是爷爷奶奶把他带大。
三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去年8月8日,父亲何建爱因突发病导致行动不便。丧失劳动力的父亲和智障的母亲令这个艰苦的家庭更加风雨飘摇。
小立裕再次担起了照顾爸爸妈妈的重担。爸爸行动不便,他天天给他擦身,扶他起来活动……
每天,从学校归来的何立裕第一件事就是生火、淘米、洗菜、烧饭……在饭菜飘香时,何立裕还得到村里去找智力犹如三岁小孩的母亲。
今年3月4日,记者到该村采访时看到这样的一幕:晚霞正红的背景下,小立裕牵着妈妈的手从村外归来,那情,那景,令人动容。
母爱是什么对别的小朋友来说,是妈妈温暖的怀抱。而在何立裕的眼中,母亲就像未成年的“妹妹”,每天都要牵着回家。
今年3月1日,何立裕获得第九届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的消息传至久隆中学。学校为他举办了隆重的仪式,全体师生以何立裕为荣,为他喝彩。面对这些,何立裕说:“我只是凭着自己的本心去做,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感谢父母给我生命,还有爷爷奶奶从小对我的照顾。”
这个信念激励着他直面困难,奋发向上。他在作文本写道:“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上,我们无法预知前方是荆棘还是鲜花,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低头、丧失斗志!”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袁军: 身残志坚 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 【详细】
第一书记梁明军:脱贫“勤务员” 致富“引路人”
【导语】2018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委组织部从县发改局选派梁明军到平孟镇平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梁明军积极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的“勤务员”和致富&ld 【详细】
靖西市禄峒镇杨超厅: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8月3日下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禄峒镇平江村蚕茧收购点,收购商对杨超厅蚕茧进行刷选、装袋、最后称重,按当前的市场价格和蚕蛹的品质,他将获得3000多块钱的收益。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也获得一些收入,但当时父母身体欠佳,小孩上学,获得收入不够一家5口 【详细】
“东风风来满眼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恭城一对年轻夫妻的产业得到县委书记高度赞扬
邱云敏和丈夫莫元军都是“80后”,结婚之初,家庭收入以丈夫在外从事建筑业为主。随着桥头村力促打造“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的蓝图步伐进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决定把房子装修搞民宿产业 【详细】
逆袭人生 ——蒙芳真用勤奋演绎脱贫路
瑶山深处,天刚擦亮,鸟儿喳喳叫,鸡群喔喔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麻洞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300对大大小小的鸽子映入眼帘, 不时传来“咕咕咕”叫声;不远处山脚下用竹子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