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8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陈德仁 李干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武宣讯 “第一书记到乡间,五福百姓笑欢颜。勤劳开辟致富路,农村旧貌换新颜。真心为民谋福利,群众永远记心间。”今年春节前,三里镇五福村群众联名写感谢信送到县水利局覃玉兰手中。

  项目换来新模样

  2014年初,覃玉兰到五福村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之前,水利灌溉问题一直是矛盾纠纷的焦点。覃玉兰驻村后通过协调,争取得移民部门106万元实施了霞山坝渠道4.4公里的硬化,同时争取得县政府和县水利部门扶持资金10多万元,完成了杏村桥引水渠道9处水毁修复、一处抽水站修复。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完成渠道清淤12公里。2015年,通过多方协调,又有3.5公里的渠道硬化列入了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如今,村里两条渠道水流畅通无阻,较好解决了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福村7个自然屯有6个自然屯2800多人还存在饮水困难。她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进村做项目设计,立项申报国家资金建设饮水安全项目。2014年投资105万元,完成了甲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100多人;第二年争取资金120多万元,实施佛子、沙手、莲塘、下连塘等5个屯饮水工程,又解决了1000多名群众饮水困难。

  五福桥是五福村民外出三里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给村民带来安全隐患。覃玉兰和村两委干部找到交通部门争取项目,获得了116万元进行危桥改造。

  覃玉兰发现佛子、沙手、连交、上下莲塘5个自热屯巷道硬化很少。在她的努力协调和争取下,2014至2015年共争取到县交通及县财政项目资金120多万元,实施了屯内巷道8条5.8公里,项目覆盖全村7个屯。

  菜园子变“钱袋子”

  五福村由于地势低洼,大多数田地都将成为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淹没区,有些村民想在田地里投资创业,却不敢迈开步伐,怕淹没后功亏一篑。

  覃玉兰通过调研,对这些田地开发,以“菜篮子工程”为抓手,把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作为促进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推动。为了开阔视野,扭转村民“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她先后8次组织村民代表140多人次到本县通挽镇、黄茆镇、武宣镇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蔬菜种植。“目前,全村参与蔬菜种植的农户有5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生产的西红柿、辣椒、苦麻菜等时令蔬菜年产量高达1000吨,户均收入过万元。”覃玉兰说。

  她了解到种植葛根效益很好,又组织群众到临桂县、藤县考察学习,自己带头种植葛根10余亩,几个村干部也跟着种植20多亩,五福村有18户种植葛根50多亩。2015年底,五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860元提高到4580元。

  生态林变“摇钱树”

  五福村背靠莲塘山脉,林地面积有两万多亩。近年来,受利益的驱使,大部分山地都被种植上速生桉。

  覃玉兰通过调研,她先后两次邀请县扶贫办、林业局技术员到村给群众培训良种油茶栽培技术及相关惠民政策,并帮助村民订购种苗、联系车辆运送种苗到村指导群众种植。在她的热心服务下,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高涨,2015年五福村新增油茶种植面积364亩,参与农户22户。“今年除了继续发展油茶种植外,我还计划发展100多亩坚果种植,争取把荒山林地变成群众的‘摇钱树’”覃玉兰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