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2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覃文军 韦 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提起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汉达村吞伦屯科技种养能人唐秀海返乡创业一事,当地人无不竖起拇指,啧啧称赞。

  现年36岁的唐秀海,家庭条件不富裕,刚创业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反对。他顶着压力,于1996年尝试大水面水产养殖,第一次购买鱼苗,由于没有经验,不进行消毒处理,买了1000多块钱的鱼苗,回到家里全部死掉。由于没有本钱,唐秀海只好外出打工。1998年,唐秀海筹集了8000元,东山再起。由于管理不善,受到鱼类疾病及水鼠的糟蹋,使投资化为泡影。“损失最多的时候一次就赔30多万元。”唐秀海说。

  屡次失败不仅没有让这个有志青年打退堂鼓,而是激起了他不成功绝不收手的志气。他不断加强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积极参加由广西河池民族农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型培训班学习,并获得结业。

  2009年,广西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罗非鱼网箱养殖项目,唐秀海投资罗非鱼大水面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在县政府的扶持下,唐秀海发展罗非鱼网箱养殖30箱。他不断探索规模化养殖罗非鱼的各项技术和经验,经过努力,收到了实效,当年销售商品鱼9箱,收入4万多元。

  同时,唐秀海还发展养殖鲢鱼、大头鱼、草鱼、青鱼等水产品种共20多个网箱,拦网生态养殖60亩,年产值约50万元。

  2010年,唐秀海成立大化汉达鸿海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分散管理、统一进苗、统一技术规程、协作发展的方式,组织20多户群众集约化发展网箱养殖260多箱,拦网养殖600多亩。

  合作社年销售额200多万元,户均年收入4万元。实现了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问及唐秀海创建此合作社的理由及初衷时,他感慨地说“在外打拼,虽能赚钱,但总没有归属感,就像水上浮萍,人活一世,须有根基,人不仅要实现自我价值,还得实现社会价值,能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当地乡邻,带动大家一起创业,走上脱贫路,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分辛勤一分收获,唐秀海2011年12月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科技种养能手”称号。2012年,他带领合作社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被认定为全国健康养殖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