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 来源:梧州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每天天刚放亮,黄丕国就起床到韭菜地割韭菜,一直忙活到早上9时,然后艰难的挑回200米远的家,由妻子和80岁的老母亲挑拣和洗干净。然后他又去摘紫苏,每天能摘100公斤,批发价2元每公斤,春节时每公斤能卖6元。次日凌晨3点,他就用摩托车运到5公里外的岑溪果蔬批发市场销售。由于施用农家肥,很少使用农药和化肥,他种的韭菜成了抢手货,一些客户找上门来要货。据介绍,他的左脚比右脚明显短,行动一瘸一拐的,不一会儿左腿也会发麻,他席地而坐一会儿又接着干活,因为全家人都指望他吃饭和生活。而妻子智力有点问题,只能在家做做饭、拣拣韭菜和偶尔帮一下农活。

  种韭菜紫苏维持生计

  黄丕国7岁上学时的一次跌倒,造成了左腿骨折,家人将他送到玉林和南宁的医院治疗,由于医生误判和交手术费问题而延误了病情,落下了左腿骨折变短的病根。

  2003年开春,黄丕国尝试种韭菜、丝瓜、苦瓜和香菜等瓜菜,期望靠“菜篮子”让家庭走出困境。当时孩子在读书,种菜也挣得一些钱,但孩子的相继出事,让这个靠勤劳致富的小家陷入了困境。

  韭菜又称山韭,种子和叶可入药,又因其割了一茬又长一茬的强大生命力,而被称为懒人菜和长生韭。根据叶子宽度的不同,韭菜有细叶韭菜、大叶韭菜和闻叶韭菜之分。韭菜味道鲜、品质高、生长快、纤维少,耐干耐涝,还能适应温度的变化。10多年来,1亩细叶韭菜地和半亩紫苏地是黄丕国的主打产业,他也摸索掌握了种这两种菜的关键技术,种出的韭菜不老不嫩兼香脆,紫苏香嫩,且卖相好。为了克服腿脚不方便不能挑水带来的困难,黄丕国在菜园四周都挖了一条水渠,既能储水淋菜又利于排水防止菜被淹坏。

  黄丕国说,韭菜虫害主要有蚜虫、螨虫、白粉虱和各类青虫,他采用烟蒂浸出液(20个烟蒂用150毫升水浸4~5小时)喷洒叶片上,如果效果不明显,可用杀蚜剂、杀螨剂、杀虫剂等农药防治。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炭疽病、疫病和软腐病,用55℃的温水浸种、土壤用70%的代森锰锌、75%百菌清等进行消毒,可有效预防此类病害发生。病毒病可用植病灵水剂5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6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疫病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黄丕国的韭菜从不施用农药,他早已掌握有效的物理防病虫害方法。

  韭菜籽是自留的,且在晾晒时不能被雨淋,更不能被淋湿,否则不发芽,黄丕国曾吃过买来的种子不发芽的亏。韭菜第一轮的生长期要45天左右,如果不足期,就会损害韭菜根部,造成不分蘖甚至烂根,将影响以后的产量。第二期以后春夏秋韭菜的生长期为18~20天,冬天韭菜生长期要一个月。每天产韭菜六七十公斤左右,春夏时批发价是每公斤2~2.6元,秋冬时节批发价4.5~5元。

  种植技术顶呱呱

  据黄丕国介绍,韭菜育苗地应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沙质地块,为的是移栽起苗时要保全根系。若以粘质土壤育苗,冬前要进行深翻、晒垄,使土壤膨松,以利出苗。

  韭菜出土能力弱,播种前精细整地是保证出苗的关键。经过深翻,在临近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然后成一般宽1.5米,长8~10米的畦。

  要培育出健壮的韭菜苗,在选好地块的前提下,还必须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做底肥。每畦施入优质有机肥100千克左右,磷酸二铵0.5千克。土壤湿度低做畦后应浇一次水,待2~3天后土不粘时,再施肥整地。为了防止烧苗和生蛆,施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

  韭菜可用干籽播种,也可浸种催芽,应依据种植季节、气温的高低等情况酌情采用。早春播种,土温和气温偏低,进行浸种催芽可争取快出苗。晚春或初夏播种,温度条件适宜,可只浸种不催芽。 催牙的方法是在播种前4~5天,把种子放入30℃左右的温水中,约经24小时后去掉浮在水面的瘪籽,用冷水淘洗干净捞出,用干净的纱布为里层干净的湿麻袋为外层包裹好,放在15~2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在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经3~4天即可露芽便可播种。

  播种过早,气温和地温低,种子发芽缓慢,出苗不整齐;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但发芽率低,出苗不全,而且苗草一起长,拔草费工,特别是出苗后很快进入高温多雨季节,不利于幼苗生长,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时达不到定植标准,也就相应推迟了收获期,从而造成损失。

  幼苗管理的后期适当控水,进行蹲苗促根。主要措施:浇水要“勤浇浅灌”,根据土壤墒情3天~5天浇一次小水;及时清除畦内杂草;在幼苗长到10厘米高时,追速效肥。入秋后天气凉爽,适宜韭菜旺盛生长,要充分供应肥水,一般4天~5天浇一次水,并追肥3~4次。

  黄丕国曾育有4个儿女,大女儿二女儿小儿子因意外离开了人世。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黄丕国欲哭无泪,两年前,大儿子又因交通肇事被判入狱3年。黄丕国挣的每一分钱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每天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因为他的孩子相继出事,光医药费就自掏近40万,他的生活也很艰难。村里人谈到黄丕国,对他的坚强无不肃然起敬。

  (庞广蛟)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