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晚上,天空虽飘着牛毛细雨,在岑溪市岑城镇上奇社区新落成的戏剧舞台前,数百名农民群众热情却不减,他们打着伞或披着雨具欣赏岑溪群乐艺术团表演的牛娘戏、小品、歌舞和曲艺等节目,晚会配合岑溪税务部门做税法宣传,将法律法规融入节目当中,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高水平的晚会让群众直呼过瘾。
退而不休创办艺术团
2012年,刘腾章从岑溪文化馆(现群众艺术馆)退休了,当过文化馆副馆长的他开始思量着筹建艺术团,适逢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岑溪粤剧团部分演员下岗了,他眼前一亮,这不是好机会吗他把一些愿意进他艺术团的下岗演员接纳过来。2013年初,岑溪群乐艺术团宣告成立,取名的意思就是“与群众同乐”,他把剧团定位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传承和发展粤剧和岑溪牛娘戏,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群乐艺术团一下子就发展到11个成员,接着发展到13人,现在是男女各半共16人。他们开始时几乎都是退休人员,但他们大多有从事过文化、剧团编剧和表演的经历。他们没有自己的排练地点,于是借用文化部门的排练厅,文化部门也支持了1.5万元购置了音响设备。万事开头难,刘腾章和团员还纷纷垫资购置了其他设备,等团里有了收入才慢慢返还。
由于大多是科班出身,大家又同心协力,群乐艺术团很快打出了名头,成了岑溪数一数二的高水平艺术团,而且每场演出不到3000元的相对较低收费,很多农民群众进新居、嫁娶、开业都乐意请他们去“贺喜”。
群众是创作不竭源泉
几年来,群乐艺术团经常被邀请到梧州市区和各县市(区)及周边两广县市表演。足迹所到之处,那飞扬的歌声、轻快的舞步、精美的剧情、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醉流连忘返。
群乐艺术团也被政府和一些部门单位“盯上”,去年,就有税务、卫计、环保、环卫、农业和国土等10多个部门与该艺术团合作,根据各部门的实际,编排了一批牛娘戏、歌舞、小品等节目,把十八大精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方针、部门法规、惠民政策等融入节目中,让群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接受,很多节目在各地巡回演出。
刘腾章是个编剧好手,出版社出版有他的《刘腾章戏剧曲艺作品集》,文化界人士评价他的作品接地气,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用看似平常的故事经艺术加工形成跌岩起伏的剧情,用平淡的笔触讴歌了社会新人新事新变化。
为了做好开头提到的税法宣传,他到税务部门采风了一天,了解税务人工作流程和与纳税人接触了解发生的故事,还了解了税务法律法规,他编写好戏剧、小品等剧本后,交由税务部门审稿,很快就敲定了,群乐艺术团将在该市各镇村巡回表演14场。如他编的小品《情与法》讲的是一个开饭店的老大伯想少报增值额达到少交税的目的,他在欲送红包给国税局长遭拒后峰回路转,他的女儿带未来女婿见未来岳丈时,发现未来女婿正是国税局长,在一番情与法的较量中,未来岳丈甘心情愿的补交漏税部分。
在捕捉剧情的升华点时,刘腾章总是匠心独运。为配合“美丽岑溪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环卫部门请他去创作,对方还是走给看资料文件的老套路,大半天找不到亮点,于是刘腾章干脆不看了,跟随作业的环卫工走出去,终于从环卫工口中的听到他们曾无偿帮一名群众在数吨臭烘烘的垃圾堆中找到错扔的钱包的故事。这激发了刘腾章的创作灵感,《一袋垃圾》问世了,讲的是吉婶不愿交环卫费且乱扔垃圾,不想却在深更半夜将喝醉酒的丈夫混杂在果皮的内有钱、银行卡、折的钱包当垃圾丢了,天亮时当场被环卫工人小韦抓现行,吉婶却不承认和反唇相讥,小韦发现内有钱包,见吉婶这般态度,决定教育她一番,在她丈夫急于找钱包时,小韦“欲擒故纵”的“奚落”了吉婶和她丈夫,促使他们承认错误并不再乱扔垃圾。该剧获得自治区基层文艺汇演优秀奖。
传帮带愿薪火相传
开始时,群乐艺术团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刘腾章想,如果不吸收年轻新人,团就没有活力,而且有些角色必须年轻人担纲,否则就无法演好戏,群众也不爱看。岑溪牛娘戏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望成为“国字号”,而且岑溪粤剧团名号没有了,总不能让岑溪人也很喜爱的粤剧和牛娘戏在岑溪沉寂下去和后继乏人。
大家推举现年65岁的刘腾章当团长,他名为团长,其实与其他演员一样,他没有对他编的剧计稿费,每场收入,除了吃饭、车船费、化妆品开支,剩下的就平分,每场戏每个演员只能分到几十元。演员黄晓明说,团里官兵一致,大家都讲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不在乎钱多少,在于爱好,跟了这个团,才艺每天都会有进步。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岗位,但同一志趣让他们16人仅仅联系在一起。群乐艺术团吸收了像艺院毕业的李芭、罗涛,进来后当起了演员的舞蹈教练。原岑溪粤剧团的黎燕华自从“下岗”后,白天到制衣厂打工,晚上就到艺术团表演或排练。李永胜种了澳洲坚果数百亩,但他热爱艺术,忙完果园的活就往团里赶……他们本可安心做自己的“本分”工作挣更多的钱,但他们为了自己的志趣和给观众带来欢乐,甘愿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表演工作,他们无怨无悔每人每年来自表演得四五千元的收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年群乐艺术团表演五六十场戏,他们一般周一三五排练,为了表演得更好,演出前还要排练。去远的地方他们要下午三时出发,去搭舞台和排练,虽表演只有两个钟头,但要次日一两点才回到家。
群乐艺术团员们常切磋技艺并毫不保留的传授自己技艺,他们由此基本都能歌善舞和唱戏。在车站上班的2014年进团的罗涛原在外地读书,不会白话,而牛娘戏等剧要用白话表演,于是刘腾章他们教她学白话,不久她就能唱牛娘戏了。
群乐艺术团的设备虽然简陋,没有幻灯机和字幕机,但掩饰不住他们的表演才华,给观众带来无穷的欢乐,刘腾章他们会铿锵的一路前行。(覃波)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岑溪: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今年以来,岑溪市创新举措引导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通过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时开展走访、举办同乡会、举办回乡人员茶话会以及组织企业举办用工招聘会等途径,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和通报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情况,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详细】
平果榜圩司法所积极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创业致富
“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教育,从被判刑的那一刻起,我前方的道路是黑暗的,是你们的帮助让我找到新的出路”,负责人在与社区服刑人员黄某进行个别谈话时,黄某由衷地对司法所干警道谢。 【详细】
[都安县]重大项目建设首轮攻坚行动举行集中开(竣)工仪式
4月27日,都安瑶族自治县重大项目建设首轮攻坚行动举行集中开(竣)工仪式。副市长、县委书记陈继勇先后出席河池市特色农副产品冷链仓储交易市场项目和都安野生山葡萄酒厂扩建技改项目开工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 【详细】
[宜州市]加大投入发展核桃产业 种植面积达16.8万亩
近年来,宜州市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项目抓紧、抓实、抓好,推动核桃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核桃产业发展资金4500多万元,种植面积达16.8万亩。 【详细】
[罗城县]核桃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今年以奖代补投入5897万元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通过以奖代补、典型带动、精准帮扶、强化管护等措施,有力推动核桃产业发展,成为继糖蔗、毛葡萄、桑蚕之后又一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新增种植面积12.03万亩;今年新增种植面积1.2万亩,补植、补造3.06万亩,超额完成年度核桃种植任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