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0日 来源:恭城县委宣传部 作者:周品秋 林文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IMG_4288.JPG

  寻蜂、追蜂、捕蜂、驯蜂、养蜂,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门楼村,有这么一对父子,通过驯养野蜂,不断扩大养蜂规模,把原生态蜂蜜推销到全国市场。父亲潘绍礼从12岁开始“驯养”野生蜜蜂,至今已养蜂有50多年历史。2011年,潘绍礼儿子潘彦君也看准了养蜂这条好路子,决定子承父业。但当时苦于缺少资金,无奈之下只好向女朋友“借”了启动资金来发展养蜂。谈起今天的成就,“我是受父亲的影响,才发展养蜂事业的,我们养的土峰所产生的蜂蜜,确实效果很好。其实,蜜蜂采集的各种花里,含有很多抗病元素,可以讲很多疾病吃了后,都能好起来就是这个道理。60年代末70年代初,父亲养蜂所生产的蜂蜜,只要乡亲们上门要时,父亲都会乐意相送,正因为这点,父亲才躲过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罪名,免受了批斗。父亲经常教诲我们,多积德多行善,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父亲的言行深深的感动了我。”潘彦君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们。

  父子俩开始大力发展养蜂,养蜂规模从四十年前的几箱发展到现在的几百箱。 2014年,潘绍礼父子成立了养蜂公司,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附近村民一起参与。目前合作社已有二十多家专业养蜂场,加入合作社的蜂场都必须采集生产原生态无污染的蜂蜜,浓度达到40度以上的成熟蜜才能入社销售。养蜂公司的原生态蜂蜜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一人富不行,要让大家在养蜂事业上共同致富才完美,我虽然算不了什么能人,但对于大家来我家问养蜂的事情,我是毫不保留的告诉他们,特别是一些贫困户,我想人应该积德行善,”潘绍礼告诉我们。

  “老潘他们父子确实很好,我是一个从零起步的人,从怕蜜蜂盯到现在可以完全能摆弄各种蜜蜂,是他们一点一点教我,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吱一声他们都会上门指导,耐心帮我解决养蜂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今,我已经通过他们的帮助,走上了致富道路,得好好感谢他们啊。”日前,恭城西岭镇下宋村文受陆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这些年来,这对父子凭着一颗善良的心,默默在服务百姓。据了解,来取经的人,不但有恭城各乡镇,还有平乐、荔浦和湖南、广东的养蜂人。近年来,从龙虎乡周明发到广东的张祥明来取经的人不少于百余人次。

  恭城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该县将中蜂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增长极,倾力打造中蜂资源保护区,鼓励农民养殖中蜂。据了解,恭城养蜂人目前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增,恭城将着力打造一个无公害的土蜜产业园。

  “潘师傅隔三差五就把我们叫到他家里,集中培训养蜂技能,讲得幽默的很。”贫困户王天军和李光明饶有兴致地说。

  他们学到的第一课,就是“中蜂喝中药”。

  “刚买回来的中蜂要用中草药防治疫病,安全又经济。”潘绍礼边讲边示范,用几味中药熬成汤,按比例兑到凉开水中,用喷壶喷在蜂巢中的中蜂身上。

  “喷到身上顶用吗蜂儿喝吗”贫困户李三多好奇地问。

  “中蜂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强,把药水喷到身上,它们就会互相帮忙,用嘴把对方身上的水吸干,这就喝进去了,能防治大肚子病和有害寄生虫——蜂螨。”

  潘彦君形象地说,如果中蜂不喝中药,蜂螨就会吃掉它们的翅膀,中蜂就由“空军”变成“步兵”,无法存活了。

  潘绍礼勤奋好学,从书上学到许多养蜂知识,结合40多年的养殖经验,对土蜂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讲起课来通俗有趣——

  蜂比人的信息灵通,早晨起床以后,身体素质好的侦察蜂先飞出去,找到新的蜜源,把蜜吸到肚子里,带回来让其他蜂品尝,如果大家觉得味道好,就由侦察蜂带着大部队去采蜜。幼蜂出生三天以内,扮演内勤蜂的角色,等大部队把蜜采集回来后,内勤蜂就负责搬运、酿蜜、储藏。

  “蜂群就像我们乡政府一样,有搞统计的,有当秘书的,还有维护治安的。秋季以后蜜源渐少,强壮的蜂就守在窝门口,防止其他蜜蜂偷蜜,邻居也不能进来。”他做出飞机飞行的手势,“中蜂离开蜂巢去采蜜的时候,肚子空着呢,嗖的一下就窜出去了,就像战斗机一样,回来的时候肚子有蜂蜜,为渐少风的阻力,飞得低,一只蜂在采蜜期的寿命也就是40天左右,直到劳累而死……

  “三喜,提前准备些毛毯和草垫子,土蜂过冬要用哩。”前两天,潘绍礼挨家挨户提醒各养蜂的贫困户。

  “还早着呢,到时候准备也不迟。”三喜不以为然。

  “山里冷,白露以后就要保暖了,有备无患。”潘绍礼说,要用毛毯给每一个蜂箱做一个被子,从里面包起来,减少蜂巢面积和坯子的数量,每坯保持2400多只土蜂,有利于维持温度,还要用草帘子从外面把蜂箱裹上,蜂才能安全过冬。这几年,父子俩根据土峰特点,将蜜蜂的“房子”作了“装修”,让土蜂能安心住下,“房子”的加大,彻底解决了土蜂怕热的问题,也有效的留住土蜂不“离家”外出。这几年,他们为了蜜蜂有足够的“粮食”留给其他养蜂人,则常常带着蜜蜂川洲过省去“谋生”,“颠沛流离”的生活,让父子俩苦中有乐,冬天的植物开花少,为了蜜蜂生存,潘绍礼父子已经好几年没有与家人过年了。谈起此事,父子俩脸上总感觉有些愧疚。

  “在外面打工半年,也就净得万把元,没想到养蜂的收益这么好。”养蜂户文受陆乐呵呵地说,“明年争取多养些蜂,增收致富。”

  “为什么我要养土蜂,因为土蜂能分辨有毒花粉,这样土蜂所采集的蜜,对人体就有健康作用,恭城为什么蜜蜂发展这么快,这得益于恭城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好的好转,农民不准不使用高效农药,植物发展也快,这是当地官员做的一件大好事。”潘绍礼对政府抓生态环境感慨颇深。

  这些年来,他们无偿教给大家养蜂技术,使很多像文受陆这样从事“甜蜜事业”的养蜂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目前,恭城在潘家父子的带动下,发展养蜂人数达300多人。 (周品秋 林文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