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5日 来源:凌云县委宣传部 作者:黄元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他是一名话不多的80后干部,有着当地高山汉特有的干练与冲劲的本色,像佩戴了热情的火种一样,每到一处,都散发耀眼的阳光让人信赖,他:人如其名,钟章信,中共党员,原凌云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

  因工作需要,2018年4月被组织选派到玉洪瑶族乡江更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为江更的百姓倾注一片真情。

  江更村是少数民族聚集的贫困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全村贫困发生率为29.63%、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产业扶贫任务繁重、村民精神萎靡不振┈┈哪一条拿出来都让人挠头发愁,望而却步。

  繁重的扶贫任务,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让钟章信退缩。在他的驻村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党员的干部,到村里任驻村第一书记,不是为了添履历,挣资历,而是要真正俯下身、沉下心,出实招、干实事,脚踏实地的真正做点儿事情”。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深入调研,理清脱贫攻坚思路

  自驻村以来,钟章信首先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摸清江更村基本情况。江更村辖10个村民小组,221户1056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347人,贫困发生率为29.63%,党员26人,五保户5户,低保户58户228人,2017年底集体经济收入为2万元。摸清基本情况后,他分门另类:把80户贫困户分成产业发展脱贫、劳务输出脱贫、技术培训脱贫、教育扶持脱贫及政策兜底保障等五大类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带着任务走村串寨、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对江更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带着工作组多次入户走访80户贫困户,找到了江更村脱贫关键在于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激发内生动力等。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座谈会和群众工作会议,最终找到了符合江更实际发展的路子——“强组织,建产业,求外援”的工作思路。通过多方努力,2018年12月江更村顺利通过自治区脱贫考核验收,贫困发生率降至2.13%,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凝心聚力谋发展,尽心全力办实事。”村党支部书记韦日开说,第一书记钟章信驻村以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谋划江更村的发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这是我们“江更人”对第一书记的评价。

  党建引领,打牢脱贫攻坚根基

  为解决江更村基层党建薄弱、扶贫缺乏带头人的问题,钟章信对症下药为打赢脱贫攻坚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强党建。完善了村“两委”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等工作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主动与帮扶后援单位——凌云县发改局和金融办汇报,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2018年江更村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为江更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重宣传。组织带领村党员干部开展党员“突击队”帮扶活动,大力开展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等精准扶贫政策宣传。通过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积极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18年先后召开各种(培训)会40余场次,受会(训)党员群众500余人次。通过会议(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后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10个自然屯都安装了惠民政策宣传牌。2018年该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先后被《人民网》等中央、自治区、市级多家主流媒体刊发,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三是善发展。狠抓带头人培育,主动与村党支部对致富能人加强培养力度,带领和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鸡、养牛及外出务工等,如:养鸡大户牙韩问带动20户贫困户参与养鸡、养牛能人韦朝宝带动三户贫困户发展养牛、罗大友带动有劳动能力的瑶族同胞20余人外出务工促进增收致富等。

  创新载体,确保脱贫攻坚成效

  针对江更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在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在生产就业上开展劳务输出和发展产业,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稳得住、能致富。一是强基础。2018年共争取到扶贫资金383.5万元,目前已完成巴列、九干和伟望三个屯的屯内道路硬化和人畜饮水工程,那中屯道路硬化、进村主干道维修、4.8公里生产道路、10个屯垃圾池建设、完成韦元贵等5户危房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31户改厨改厕项目正在实施。二是强产业。结合江更村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1.03万亩经济林,发动群众种植油茶825亩,为全村脱贫后持续增收提供了后续保障。三是强造血。通过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一方面调动村干部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激发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思想;围绕“真干真支持,大干大支持,少干少支持,不干不支持”工作思路,以此鞭策群众主动作为,设法兴产业。四是强技能。邀请市金华技校等专业老师到江更村为农户开展了2期厨师技能培训,增强群众谋生技能。五是强经济。坚持因村制宜原则,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产业发展方向以及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资产和资源,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坚持“一村一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以集体经济收益助推脱贫攻坚任务,到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0.69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