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广东省政协委员在座谈时,谈到“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汪洋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这是一种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可是,真话、实话、有感而发的话也可能会讲错话。允许官员说错话是一种宽容和理解,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精神,是一种政治文明和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看上边、看领导的脸色,看气候、看时机、看文件、看报纸说话”的风气。记得陈云同志早就批评过,“‘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说话有时免不了说错,一点错话不说那是不可能的。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有些‘聪明人’,见面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看到了缺点、错误也不提,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不可能成功,肯定是要失败的。”陈云说的这段话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但重温陈云的“说话观”,仍然让人感慨万分。
我想,陈云的“说话观”与汪洋的“说话观”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说敢于说真话需要一种勇气,那么能允许别人讲错话,则需要一种肚量。因为各人的阅历、经验、水平各不相同,错话至少不是假话、套话和空话。同时,我们还可以从错话中听到真话和实话。因此,说错话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可怕。但这并非是鼓励官员草率讲话,也不是鼓励官员“讲话不负责”,而是对各级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府官员,不仅要敢讲真话、错话,还要敢听真话、错话。只有如此,才能客观地、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狠狠打击人们深恶痛绝的说假、造假之风,才能有助于党内及社会的民主风气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健全与完善,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真正好转,使党和人民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