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27日 18:15 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省自7月28日起启动《2005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笔记者在安徽部分粮食产区了解到,保护价起到了一定的托市作用,避免了粮价的大幅下跌,有利于稳定农民收入。但是,由于今年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粮食价格低于去年水平,农民种粮增收效果不明显。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2004年由于中国粮食获得丰收,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使得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创下近8年来的最高值。但去年底以来农资价格一路走高,高于同期物价的上涨幅度,粮食价格呈低迷之势,大大影响了农民增收。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构成中粮食收入依然占有较大比重。从长远看,抓好粮食生产,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让农民增收,是抓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避免影响种粮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出现此起彼落的“跷跷板”现象,让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作用,是当前和今后农民增收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      首先,继续稳定和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支农力度。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已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今后也必然继续扶持“三农”工作。但农民增收和农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单纯靠财政补贴来支撑。作为各级地方政府,要一心一意、扎扎实实地抓好“三农”工作,稳定和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目前要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保证农民用上质量放心、价格实惠的农资。设法把粮食市场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帮助种粮农民增收。        

    其次,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农民增收开拓更大空间。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推进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加快林业和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再次,加强技能培训,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入地要进一步从政策甚至体制上鼓励农民进城打工,保护农民各项权益,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而劳务输出地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市场开拓和综合服务,做强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据新华社)


编辑:admin  作者:葛如江 杨玉华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