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山、南海、顺德、东莞这四座城市均探索出了适合本市发展的经济模式,中山市以专业镇闻名珠三角,小榄的小家电、五金,东凤镇的电子电器,沙溪镇的服装,古镇镇的灯饰等乡镇企业群,都已成产业集群效应,形成一镇一特色格局。中山市的这一特点被称为“中山模式”。中山市与珠三角其它城市比,竞争资本优势并不占优。但是敢于创新的中山人意识到“城市品牌”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和极大助推作用。于是,中山市把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及走高科技工业发展道路作为发展攻坚。同时打造一个阳光、高效率的政府,为中山腾飞保驾护航。中山在经济发展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如果你到过中山市的街头,肯定被中山优美的城市环境吸引,这是中山市努力创造“国家园林城市”的成果。优美的城市环境及高效的政府运作,中山市利用其原本的产业优势,积极主张走“科技强市”发展路线。中山市火炬区便是“中山模式”另一诠释。
我联想到我的家乡贵港市。贵港是一座新兴城市,刚成立地级市十年有余,城市发展刚刚起步。正在步进快速崛起时期的贵港市,要寻求一种模式来发展自己,最终使自己城市有一种明确定位。看看贵港日益完善的城市建设,再看看贵港市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打造品牌城市贵港”。我觉得“中山模式”贵港未尝不可仿效或借鉴学习。中山市以优美的城市环境吸引了很多外商,它以它惊人的效率支持着中山庞大的民营经济发展,贵港呢?贵港其实也存在有类似中山市的一面。第一,我们现在也在强调城建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从这几年贵港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化、美化便可看出贵港打造“品牌城市”的意向。第二,贵港市民营经济并不脆弱,目前江南工业园的入园项目证明贵港民营企业的力量,而贵港市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建设高效率政府的迫切性。
贵港要发展,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在国家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在广西与东盟商贸往来日益频繁下,贵港如何有所作为?贵港怎么办?贵港定位为怎样一座城市呢?我觉得贵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靠”发展思路是非常适合贵港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发展靠经济,经济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效率,效率靠作风,作风靠纪律。”贵港市只要按这个“六靠”思路埋头苦干,敢于创新,敢想敢干,多一点思想解放,贵港走上“中山模式”发展不是没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