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16日 17:16 广西县域经济网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提起名闻遐迩的罗坡米粉,玉林市方圆几十里的乡邻无不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好。据传,200多年前在北流市大里镇罗坡村就有了加工米粉(粉条)的历史传统。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罗坡米粉以生产队为核心的作坊共有4家,当时罗坡米粉特别是罗坡2队米粉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玉林、北流、小平山、石南等地的客商都纷至沓来,甚至当年的广东湛江和广西梧州市粮油进出口公司等企业慕名前来采购。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不高,每年的产量仅60多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许多外地人知道罗坡米粉却很难有机会品尝。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罗坡米粉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科技的进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村米粉加工户发展到50多户,从业人员达300多人,可以说,米粉加工是罗坡村普通农民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但时至今日,罗坡米粉在全区市场却没占有一席之地,至今仍藏在深闺无人识。

  米粉让罗坡村民发了一点小财

  罗坡米粉一直让罗坡村民引以为荣,现在只要你在玉林市场上任一粉摊或大排挡一提起罗坡米粉,店老板或顾客就会竖起大拇指说:"罗坡米粉,威嘢(本地方言,意即非常好)!"罗坡米粉,以其光洁亮丽的色泽,爽滑韧脆的口感而远近闻名。笔者也曾到桂林尝过正宗的桂林米粉,也曾品尝过桂平罗秀敬贤庄的米粉,虽然他们各有其独特之处。但我个人认为罗坡米粉比桂林米粉吃起来要爽滑许多,比起罗秀米粉更具米粉的清香而非米饭的口感。罗坡米粉产量多,质量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罗坡米粉在原来传统的工艺基础上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据了解,1977年全村所生产的米粉量60多吨,1987年全村所生产米粉800多吨,1997年罗坡村所生产的米粉在3000吨左右,到2007年全村所生产的米粉在8000吨左右。现在只要你一走进罗坡村,就会看到许多农户家楼顶上都有凉晒米粉的晒棚,不少米粉专业户还配备了烘干炉。米粉加工着实让罗坡村人发了一点小财,许多农户都盖了新楼,外村人都戏称为"米粉楼",而该村也被称为"米粉村"。

  "罗坡米粉"缺乏品牌与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外人称罗坡村为"米粉村",但至今罗坡村还没有一家真正上档次的米粉生产企业,更没有组建米粉行业协会。该村所有的米粉加工都是家庭小作坊,散布在各家各户,独立经营,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博击市场的强大合力。更让人不可理喻的是,罗坡米粉虽然生产了数百年,工艺和技术不断改进,堪称历史悠久,质量上乘,生产作坊也有几十家,但竟然没有一家米粉坊注册有自己的商标,形成自己的品牌。在产品包装方面也较为简陋粗糙,靠"物美价廉"去赢得消费者,争取市场的一席之地。另外由于包装的简陋粗糙,外人很容易仿制伪造,造成了许多假冒产品充斥市场。这对罗坡米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造成极大损害。凡此种种,严重制约了罗坡米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促进。

  "罗坡米粉"奋发有为不是梦

  尽管罗坡米粉这一传统产业在时代的变迁中缓慢发展,艰难生存,但其在独特的质地、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始终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始终拥有其消费群体,这或许就是罗坡米粉产业始终得以存续的秘诀和缘由所在。只可惜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科技含量偏低,至今仍为单家独户的小手工作坊生产,致使其潜在的传统产业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要使罗坡米粉走出目前市场"诸侯割据"的局面,向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路在何方?据笔者认为,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引导成立统一的米粉行业协会,由米粉行业协会制订统一的生产工艺和行业标准。同时,引进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策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老板,整合资源,创办米粉生产企业,引进现代化的加工和包装设备,创品牌、上档次,使米粉加工真正走上企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之路,真正实现做强做大,促使罗坡米粉真正奋发有为!

供稿:北流市委组织部基层办 

编辑:丹子  作者:林鑫 甘猛棠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