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7月07日 16:46 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过去“村村建工厂、家家点火”的乡镇经济发展思路已经不再被认可。昨天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发布的《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下称《报告》)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但并不是要求在全国的每个县域的每块土地都要工业化和城镇化。

  比如,位于广州东部的县级市增城,近年规划建设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南部定位为新型工业化区,以汽车、摩托车、牛仔服三大产业为重点,进行组团式开发;中部定位为创业安居与文化产业区;北部以白水寨为龙头,定位为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

  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介绍说,为推动工业集聚发展,2004年以来,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南部三镇占了94.4%。与此同时,增城建立了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每年都从南部工业镇税收超收返还额中提取10%转移给北部,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还建立了生态补偿基金,每年拨款1000万元,让北部安心保护生态环境。

  “这就保证了全市市民喝上纯净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也为增城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朱泽君说,“现在是南部反哺北部,工业反哺生态,若干年后也许是北部反哺南部。”

  昨天在增城举行的“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都肯定了增城的经验。国家农业部中国乡镇企业研究院秘书长陈建光指出,县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踝关节”,“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路,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比如,增城北部山区发展工业不可能,就把它建成珠三角的后花园。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也赞同增城城乡均衡的做法。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曾业松认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城市化必然带来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的重点在于城市,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农村,也就是说推进城乡一体化,更要推进新农村建设。

  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叶兴庆指出,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而“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大挑战。县占了全国面积的80%,县的人口占了全国的60%,县级的GDP占了全国的25%,县级财政占了全国的6%。发展县域经济,实际就是发展“民生经济”。
  

编辑:丹子  作者:王珍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