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8月25日 10:09 广西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据长江日报7月31日报道,3位黄陂农民,没有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没有发表论文,却凭实力和能力拿到了高级职称,从而成为武汉市首批获得职称的农民。

  相信读了这则新闻的人,一定都会有所感受。参加过高级职称评审、对高级职称评审程序熟稔的人,则更会是感慨良多。

  在外语“吃香”的时代,不管你是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在乡镇就业;不管你从事的是外贸工作,还是和外语八竿子打不着,一辈子用不上的“土”工作,对不起,只要你申报高级职称,那就得参加外语等级考试,否则,“挡”你没商量。

  正因为如此,除了必须有获奖项目的苛刻条件外,外语将许多“土”人才挡在了专家的大门之外。对于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民来说,想评高级职称简直是连门儿都没有!但武汉市能“不拘一格降人才”,通过变通规则,给土专家以机会,无疑值得效仿借鉴。

  人才不是摆设、花架子,重在实用。一位伟人曾说过,“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告诉人们,对人才的评判,一定要重能力、重实用,切忌重学历、重资历。

  3农民专家的出炉告诉我们,人才可以有另外的选拔方式和检验标准。那么,还有那么多被条条框框卡在门外的人才,我们是不是都应该“网开一面”,给他们机会?或者把我们不切实际的人才选拔规则改一改,让成绩、硬货去说话,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应试考来的这证那证。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这也是为何14位专家评委感悟“他们是在给我们上课,他们的成果不比一些论文的价值低”的原因所在。让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大胆选拔使用人才,给更多的人才以“名分”,让他们名至实归。

编辑:丹子  作者:杨振威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