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0日 10:10 资源网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开展经济形势分析是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是国家经济形势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途径,事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局。本文从今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管理运行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建议意见。

    一、广西国土资源管理运行总体形势

    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广西区建设用地94.4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97%;农用地1786.89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5.22%;未利用地494.29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0.81%。今年以来广西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基本得到保障,确认新增耕地2047.38公顷,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但耕地保护仍有很大压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土资源管理运行形势良好,保障能力有所提高,耕地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有利条件与问题并存。

    二、广西国土资源管理运行呈现的特点

    (一)、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量同比增长,但获国冢审批的新增建设用地减幅大。

    1、北部湾经济区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量同比增长,说明该区优先保障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用地需求。

    2、工矿仓储和住宅用地审批量大幅增长。说明该区加大了对工业用地的审批力度,为加快推进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3、获国家审批的新增建设用地减幅大。主要原因是南宁市、柳州市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尚未获国家审批以及部分国家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不够快。

    (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进度有所加快。总体来看,该区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进度较2007年都有所加快,但计划指标使用总量偏小。各市使用今年的用地指标也极不平衡,南宁、柳州、玉林、河池四市使用指标较多,个别市使用指标较少。

    (三)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用地基本得到保障。   

    (四)各行业土地供应效率明显提高。这说明该区市、县人民政府加快了批后实施工作,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土地供应总量增大、速度提高。

    (五)土地出让平均价格温和下降。可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六)土地市场交易行为逐步规范。该区土地市场交易场所健全、交易行为逐步规范。

    (七)存量建设用地规模大。近年审批土地征转用的数量较多,但批后项目供地进展较慢,而政府掌握的存量建设用地较多,挖潜空间比较大。

    (八)耕地保护力度逐步加大。通过出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措施,层层落实各级保护耕地的责任,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意识和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同时,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基本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保护力度逐步加大。

    (九)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所提高。

    (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已实现调查底图全覆盖。按照预算,区级、市级和县级经费分别落实了73.50%、76.67%和54.00%。

    (十一)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特别是靖西一平果铝业矿业经济区和合浦矿业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铝土矿、高岭土等优势矿种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160万吨和平果铝三期工程l80万吨产能已全面投产,新屋面矿区高岭土项目已于6月获批采矿证。

    (十二)用海保障能力逐步增强。目前,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使用规划,在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已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7本,完成31个项目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评审。显然,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我区用海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十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目前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530起,同比增加2.21倍:共造成90人伤亡,伤亡人数同比增加3.50倍,主要原因是与年初遭遇50年不遇的雨雪天气及二季度强降雨天气有关。

    (十四)国土违法案件“一增一减”。

    1、土地违法案件增长过快。发现违法案件数同比增加1.23倍,面积同比增加l.29倍。其中,个人违法案件总数同比增长99.60%;企事业单位违法同比增加1.04倍;村组集体违法同比增加24.18倍。结案率同比低6.44个百分点,结案率偏低。

    2、矿产违法案件略有下降。全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全区矿产违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矿产勘查、开采违法案件立案同比减少3134%;结案率比去年同期增加3.09个百分点,结案率有所提高。

    三、广西国土资源管理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规划修编进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协调性不够

    年初,国家批准实施《北部湾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四市用地需求剧增,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指标有限或布局不合理,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已不相适应,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主要表现在:南宁市现行规划预留建设用地指标已基本用完,柳州、桂林、钦州、防城港等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基本上不在规划预留的建设用地范围,土地报批难度大;在2008年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中,有48%的项目用地需要通过规划修改调整才能符合土地上报审批的条件。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即将实施完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展不快,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用地有一定的影响。

    (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下达与使用协调性不够

    2008年上半年,广西区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906.45公顷,农用地指标2406.10公顷,耕地指标1269.13公顷;分别占国家下达计划指标的30.59%、38.19%、34.30%。说明全区用地指标使用率较低。主要原因:一是今年自治区对土地利用计划非常重视,各市对计划使用也比较谨慎,非急需用地的项目在指标使用方案未出台前不轻易使用;二是今年开始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市县国土、劳动保障等部门还不适应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地报批;三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没完成,或是资金不落实,征地与建设用地报件材料组织工作无法开展。

    (三)保护耕地与保障用地协调性不够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力度的加大,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项建设仍不可避免占用一定量的耕地,而该区后备资源潜力十分有限。截止2007年底全区耕地后备资源21.12万公顷,其中,北、钦、防三市l.33万公顷,仅占全区的6.30%。但根据预测,2008--2020年,全区建设占用耕地l0.87万公顷,占后备资源的51.47%,而北、钦、防三市建设占用耕地l.75万公顷,缺口O.42万公顷。可见,广西耕地保护仍有很大压力。

    (四)用地保障能力与实现经济目标协调性不够

    今年国家下达广西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o.95万公顷,近年该区使用国家指标年均0.6万公顷,预测今年能够提供使用的指标约为1.55万公顷。结合广西政府公报确定今年固定资产增长21%的目标进行测算,需要新增建设用地2.41万公顷,缺口0.86万公顷,用地保障程度仅为64.32%。据调查,今年用地需求量约为2.43万公顷,缺口0.88万公顷,用地保障程度仅为63.79%。可见,用地保障与实现经济目标不协调。

    (五)国家审批新增建设用地效率与项目建设现实要求协调性不够

    上半年,广西需上报国家审批项目19个,目前已完成上报国家审批项目用地7宗(含南宁市、柳州市2008年度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1409.80公顷,但至今为止,国家已审批的项目2宗,涉及新增建设用地面积4.31公顷,审批率仅为0.3%,审批率比较低,致使项目难以按期实施。同时,由于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缓慢,资金不到位,影响了项目用地的报批和审批工作。

    (六)工业用地最低价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不够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全国工业用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广西的77个市(县)工业用地最低价格均在10万元/亩以下。据有关资料统计,根据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07年度排名l,南宁市排第61位,广东省东莞市排第15位,城市竞争力差异明显,但工业出让最低价同属五等;北海市排第l41位,广东佛山市排第14位,但北海市和佛山市高明区的工业用地最低价同属九等;钦州市排名200名之后,但该市钦北和钦南区与排名122名的茂名韶关市曲江区工业用地最低价同属十等,说明我区大部分城市的工业用地最低价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引导投资向西部转移。

    (七)部分重要矿种区内产量与需求量协调性不够

    上半年,广西有合法开采权并已开采的能源矿种只有煤炭,从近期煤炭产量和需求量情况看,缺口比较大。其中,2008年1季度产量l30.73万吨,同比下降16.72%;需求量988.65万吨,同比增长20.40%,缺口857.92万吨,同比增长29.18%,可见,短缺的煤炭资源难以完全保障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八)填海新增土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协调性不够

    目前,填海形成的土地用于建设,是否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总量指标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和检查。

    四、加强国土资源宏观调控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满足用地需求

    为保障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用地,建议国家尽快审批《全国规划纲要》。从广西来说,要加快推进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年内尽快完成全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来宾市等自治区级规划修编试点工作,加强与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以确保全区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

    (二)统筹兼顾各类用地,提高用地保障能力

    根据“确保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合理安排农业用地,稳定耕地面积,逐步增加园地和林地面积,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偏紧的情况下,重点保障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五十年大庆项目、产业转移项目、民生项目、地方公路网项目以及国家审批通过的重点工业园区等用地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三)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继续严把土地“闸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严格用地审批,正确处理好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关系,遏制建设项目多占耕地和通过修改规划规避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建立自治区耕地储备统一调剂制度;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工程,用好用足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的实现。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通过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制度、土地利用情况跟踪制度、建设用地综合评价制度等措施,全面落实“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调整工业用地最低价等别,引导投资向西部地区转移

    广西各市、县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等别及标准都偏高,不利于招商引资和实现产业转移。因此,建议国土资源部考虑该区的实际情况,调低广西部分地区的工业用地价格等别标准,积极引导投资向西部地区转移。

    (六)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缓解用地指标偏紧的压力

    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并按照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原则,建议广西自治区部署开展村庄整治和宅基地复垦工作,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缓解用地指标偏紧的压力。

    (七)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广西现有优势矿种资源如锡、锑、铅、锌等的采、选、冶综合回收率低于50%,比国际水平低l0至15个百分点,开发利用率比较低。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通过制定统一的矿业政策、制定到国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的优惠政策等措施,逐步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供应系统,实施全球资源战略,以促进广西能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项目用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提升用海保障能力

    建议进一步争取国家单列下达填海造地指标,明确填海新增土地不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总规模。同时,建立填海新增土地的“招、拍、挂”出让制度,以招、拍、挂方式进行出让填海形成的土地,以满足城市或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进一步提升用海的保障能力。

    (九)加强海洋管理,确保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进一步协调好未按照有关政策要求使用海域的填海、围海项目的问题,加大违法用海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海洋管理法制框架,强化海域使用管理,促进海洋开发秩序全面好转,全面监测和重点整治近岸生态环境,遏制近海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从而确保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十)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降低损失程度

    通过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所需经费的投入和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动员和组织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加大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的力度,严防死守,努力把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编辑:sanmu  作者:白杨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