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12日 09:25 广西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斌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是在武鸣华侨农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作为广西重点发展的工业区和南宁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03年至2007年,园区工业产值从不到3亿元快速增长到22.3亿元,特别是2006、2007年,工业增幅在南宁市各县区中排在前列。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园区针对当前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破除各种思想障碍,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实现科学、和谐发展,推动园区经济迈向新台阶。

  突破思想障碍

  实现观念更新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更新重在放出创新发展的活力。但是,由于农场建场较早,长期以国有农场经营传统农业为主,转型为工业开发区后,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及计划经济遗留下的体制问题等等。因此,在继续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园区着力破除“三个思想”,增强“三种意识”。

  ——破除“安于现状”思想,增强忧患意识。打破满足于“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求稳不思变的小农意识;在园区这两年高速发展的成绩面前,横比找差距,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守摊意识。

  ——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园区归难侨数量大,国家长期在各方面都给予很大的支持,“等、靠、要”的思想在部分干部职工中还有一定市场。为此,园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全民创业,跨越发展”大讨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畏难思想、懒惰思想、小富即安思想,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诚信经营精神、敢为人先精神。

  ——破除“凭经验、走老路”思想,增强创新意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园区有些党员干部在许多方面还不够适应,不敢走在前头。有的对科学发展观领会不深不透,对新的要求不理解,对新的办法不会用,仍然习惯于按老办法、老经验办事情。有的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对新生事物看不惯、不接受、搞排斥;有的怕得罪人,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遇到问题和困难,总是强调客观,强调不利因素等等。破除这些思想,必须通过创新思维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来解决。

  创新工作机制

  加快项目建设

  ——建立推进项目建设的新机制。一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人力物力为重点项目服务,重点协调水电报装、规划定点、工程报建、土地报批等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进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坚决清理一批资质差、不履行合同,不按时开工建设或有圈地、占地行为等违反法律法规的项目。3月份以来,园区下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通知书》23份,使其中16个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同时果断终止了6个项目合同,收回土地纳入储备。目前,投资5.2亿元的广东食品项目以及投资10.36亿元的台湾麦斯集团鞋业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园区力争全年开工建设项目30个以上,竣工项目20个以上。

  ——建立优化服务环境的新机制。一是要真正把政务服务中心运作起来。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办理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项目报批代办制、重大项目现场办公集体审批等制度,确保重大招商项目零障碍进入和零障碍实施。二是帮助企业协调好用工、融资等问题。尤其是用工问题,针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对劳动力需求的特点,园区加大与周边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的人才交流、培训力度,为入园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筹建好劳动力资源开发公司,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资源储备。此外,通过建立专业人才市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招聘会,打造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交流平台,有效满足入园企业对技术、管理、营销等各类人才的需求。

  创新建设模式

  加强投入管理

  园区坚持规划先行,加快调整工业用地和产业布局规划,做好中心区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抓好各片区的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推进城市化进程。

  近两年来,园区从城市发展、产业需求、人民关切的高度,完善服务设施,共投入12亿元资金完善路网水电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大框架基本形成。今年,园区将投入8.5亿元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新区开发及旧城改造项目、城市面貌换新颜及其他建设项目,促进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职工活动中心、经济适用房、综合市场、车站、宾馆、职工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园区企业及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打造项目落户的良好平台。

  突破建设资金瓶颈,创新筹融资模式。园区去年成功融资6.83亿元,取得重大突破。今年将在这一良好态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筹融资机制,缓解投资压力。一是有效整合国有资产,加强建设投资总公司、华盛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土地储备供应中心三个筹融资平台;二是树立诚信理念,与金融机构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农行广西分行、南宁市商业银行、农发行武鸣支行等金融机构主动对接,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与园区的互信合作,先后通过国家政策获得银行减免债务1.09亿元;三是主攻政策性银行贷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特别做好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融资支持,目前落实国开行3.63亿元贷款;四是做好项目前期策划包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在充分利用好区、市各项补助资金的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累计利用社会资金5亿多元对园区的道路、排水、供电、供水、通讯等进行投入建设。

  创新招商机制

  提高引资质量

  一是对重点转移行业,特别是对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机械电子、服装轻纺、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组织有针对性的招商,重点瞄准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内百强企业及知名产品企业等,争取再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形成。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通过开展小分队招商、重点行业领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来扩大园区在东部发达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园区成为东部规模产业转移的备选地之一,提高投资商落户园区,选择园区的几率。今年以来,园区先后组织小分队到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组成小分队随自治区、南宁市代表团一起出访东盟四国,出席第四届“香港·广西活动周”,签订项目投资和意向投资协议书,协议总投资超过2600万美元。

  三是精心策划,组织专场招商引资推介会。针对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专项招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在东部地区举行专场招商引资推介会,不断加大对外联络,进一步夯实招商基础。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园区的力度,为企业进入园区打基础。今年1到4月,园区合同引进内资7.14亿元,同比增长27.87%;新批合同外资2488万美元,同比增长107.33%。目前园区洽谈成熟拟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11.3亿元人民币。

  创新管理体制

  深化农场改革

  一是深化华侨农场改革,推动侨务工作上新台阶。改革现有体制机制,加快农场办社会职能的分离,明确农场的经营主体、地位,发挥农场企业主体的作用;重点实施八大“惠侨工程”。一是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工程,重点解决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问题,力争年内使退休和“4050”归难侨职工全部加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人员全部进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纳入地方养老保障,全面解决归难侨职工病有所医和养老金问题。二是强化技能培训与就业和再就业工程。针对目前园区原在国有企业下岗和因被征用土地失地的职工,从今年起,园区每年开展技能培训2000人,对归侨侨眷、失地归侨侨眷职工优先安排,技能培训每年200人;对列入低保的归侨困难家庭在产业化扶贫、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以适当照顾。三是加快实施归侨危房改造安居工程。通过改造、改建和新建住房,落实好华侨农林场住房制度改革措施,解决归难侨职工的住房和房屋产权问题,力争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归难侨危房改造任务。四是实施寡居困难老归侨扶助工程。五是全面实施归侨子女希望工程。出台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归侨子女努力学习。六是着力实施农业致富工程。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农业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归侨侨眷发展现代农业大棚种植进行重点扶持。七是全面加快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改善华侨农场的配套基础设施。2008年计划投入440多万元,实施一批道路建设、人畜饮水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使受益群众达5000人以上,覆盖面达90%以上。八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在归难侨聚集点办好两个示范村,修建篮球场等一批文体活动场所。

  二是继续深化农场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在去年加大工商公司、畜牧公司等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园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资本,探索通过兼并联合优化资本或者租赁拍卖盘活资本、改造引进嫁接资本、参股控股激活资本等多种灵活方式,让那些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本在市场经济中迅速活跃起来。

编辑:丹子  作者:李 斌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