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邕宁区概况gai kuang
邕宁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邕宁区辖蒲庙镇、新江镇、那楼镇、百济乡、中和乡5个乡镇,含65个行政村、9个社区,455个自然屯,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90公顷;2010年年末总人口为33.74万,其中壮族人口占95%。邕宁区辖3个镇:蒲庙镇、新江镇、那楼镇,2个乡:百济乡、中和乡。区人民政府驻蒲庙镇红星路。据《广西2011年统计年鉴》统计,2010年邕宁区生产总值41.4194亿元,同比增长10.63%,人均生产总值14711元;财政收入3.07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9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8元,农村民民人均纯收入4968元。
秦以后,今邕宁地属西瓯、骆越地。秦属桂林郡辖地。
沿江居住的蒲庙镇汉属郁林郡领方县及合浦郡治合浦县辖地。东汉因之。
三国时代,今邕宁地属吴国辖地。东、北、西境属吴置郁林郡临浦县,南境属合浦郡合浦县。
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先设晋兴郡,后置晋兴县,属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仍基本沿袭。
隋罢晋兴郡为晋兴县,属简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晋兴县为宣化县,属郁林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此置南晋州,初领宣化一县,五年析宣化置武缘、晋兴、朗宁、横山四县。(乾元后省横山)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邕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永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邕州。长庆二年(822年)于此设邕管经略使。宣化县属之。
宋开宝四年(971年)更晋兴为乐昌,六年省朗宁入宣北,封陵入武缘,如和入宣化。此间,州、郡、及宣化县治均在南宁。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邕州改为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年)又改为南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南宁路改为南宁府。清代仍沿袭,宣化县属之。
民国2年(1913年)6月废府改道,宣化县改为南宁县,隶属邕南道。民国3年(1914年)1月改称邕宁县。邕宁县得名之始并延续至今,隶属南宁道,列为甲等县。民国15年(1926年)10月裁道,直属广西省府。民国19年隶属南宁民团区,后设置南宁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改隶该公署。
民国时期的邕宁邮戳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 25日邕宁县人民政府在南宁宣布正式成立,县府设在今南宁市糖纸厂。1950年12月,县府从南宁迁至蒲庙,设在今人民医院。1951年8月县府迁往五塘,设在今五塘中心小学。1953年1月县府由五塘迁返蒲庙。1951年,邕宁县隶属南宁专区(后改宾阳专区迁往芦圩)。1952年7月,邕宁县改置邕宁专区,12月,设置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3月20日将区改称州),邕宁专区属之。1953年撤销邕宁专区,邕宁县属桂西僮族自治区。1958年3月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后(1965年10月12日将“僮”字改“壮”字),废州设署,邕宁县隶属邕宁专员公署(1958年11月更名为南宁专员公署,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1983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归属南宁市。
2004年9月15日,撤销邕宁县,设立南宁市邕宁区。将原邕宁县的蒲庙(不含莫村)、新江、那楼、镇龙、百济、中和6个乡镇划归邕宁区管辖,邕宁区人民政府驻蒲庙镇。区划调整后,邕宁区辖:蒲庙镇、新江镇、那楼镇、百济乡、镇龙乡、中和乡。
2005年3月18日,邕宁县撤县设区,邕宁区正式成立。
地貌
邕宁县地处“南宁盆地”东南部,总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地貌大体分为山地、 丘陵、平原3个类型:其中,丘陵面积最大,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2%;平原次之,约占24%;山地较小,占14%。但山地对自然景观和各地理要素影响很大。
气候
邕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干湿分明,日照强,霜期短,冰雪罕见。全年的气候变化是:2~3月为冷暖空气频繁交替期,常有低温阴雨天气;4~5月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的影响,易有春旱发生;6~8月是夏季风极盛时期,多受台风侵袭,易有洪涝发生;9~10月暖湿气团逐渐撤出大陆,雨量锐减,易有秋旱发生;11月~次年1月,主要受大陆变性冷高压控制,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