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7日 来源:岑溪市委宣传部 作者:覃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讯 日前,岑溪市糯垌镇叶伦小学本学期的最后一天,学校趁学生回校拿学期成绩报告书的机会,给兴趣班学生们上本学期最后一节牛娘戏课。

  牛娘戏又称牛戏、地戏或长衫戏,是在岑溪民间歌舞“舞春牛”基础上衍变而成的传统戏曲剧种,2007年被列入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表演时,演员唱完一个上下句,打一轮锣鼓钹。唱词以七字句为主,惯用比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喜剧特点突出,表演风格通俗朴素,深得地方群众的喜爱。

  糯垌镇绿云村牛娘戏民间艺人黄绪成介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牛娘戏在岑溪当地尤为兴盛,几乎每个村都有牛娘戏班,最高峰时期记录在案的数量达240个。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老的牛娘艺人相继辞世,部分年事已高退出舞台,农村青年外出打工,造成牛娘剧队锐减,演员青黄不接,面临失传状态。为了保护牛娘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岑溪市制订了岑溪牛娘戏“五年保护计划”实施方案,从2015年开始在岑溪中小学校开展牛娘戏普及教育,解决牛娘戏传承难题。

  据了解,叶伦村是牛娘戏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叶伦村村委会党支部发动村民筹资4万元作为教育扶贫资金支持牛娘戏传承发展,效果良好。现在,岑溪市将叶伦小学列入该市乡镇一级首批“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使编排牛娘戏和观戏成为学生们课余时间的重要活动。今年5月份开始,叶伦小学从1至3年级学生中挑选了10名对牛娘戏感兴趣的学生并开设了兴趣班,每周五最后一节课,这些学生都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牛娘戏课程培训。内容主要有讲解戏剧中生、旦、老、丑四类的角色知识,开展体形、踢腿、眼神、唱腔和水袖动作训练等。目前学生们排练的剧目有《均衡教育发展好》、《警世歌》、《仙娇送子》等。

  上午9时,正式上课了。牛娘戏民间艺人黄绪成首先给学生们介绍牛娘戏历史、角色表演特点,牛娘戏老师徐云静、肖兰根据小演员扮演角色,给他们画好脸谱,穿上对应戏服,就进入实操排练环节。别看这些学生们的年纪小,那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有派头。“持家勤俭勿闲游,莫作萍漂逐浪头,生意可算精细算,赌博门中不去求……”幼稚的童音唱出,竟也如此有模有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很快表演得有板有眼,特别是陈剑涛、黄金巧这两位小朋友,眼神动作传神,被大家视为演牛娘戏的好苗子。在整个排练过程中,牛娘戏老师们时而做示范动作、唱腔,时而手把手矫正小演员的动作,纠正唱腔。

  精美的脸谱造型,让一些学生舍不得卸妆而“带妆”回家。结束练习后,没有卸妆的陈剑涛开心地赶回家,第一时间拿出奖状和作业本,把成绩一一写在墙壁黑板上,这是他和姐姐陈铭玉比拼学习的“擂台”。陈剑涛母亲严凤笑着介绍,姐弟俩谁的作业成绩累计达到1000分,就奖励一元学习基金,奖状另计。“学习成绩要保证,同时学习和传承传统牛娘戏,不拘泥于课本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这是她作为家长的出发点。

  叶伦小学校长林天文表示,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实现非遗传承,启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其懂得牛娘戏的鉴赏方式和文化价值,借此打破牛娘戏“人走技失”的困局,让优秀的传统非遗项目代代相传。(覃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晓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