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 来源: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人民政府 作者:黄绣灵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化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提及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活”起来,这里的“活”可以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也可以是镶嵌在历史遗迹里的故事。那么如何“活”就是我们当下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是我们致力于寻找的方向,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让中华文明以独特的方式流传下去。

  深化文化底蕴。随着十九大报告的提出,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红色文化等内容来积淀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中华文化是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积淀,从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到新时代,我们所知的文明经历了多少的历史,埋下了多么厚重的文化底蕴。但它的文化底蕴总是深藏在了那一件一件的物件里,无法剥离出来。在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有提及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和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所以就得不断的对承载历史的一瓦一砖进行保护研究,但同时保护又不能脱离文物本身。只有对文物的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才能使中华的文化底蕴被人们所感知,让人们感受到深深的文化力量,深化切身体会其文化底蕴。

  重塑文化保护道路。现今文物的保护工作存在着固定性,固定的保护模式和宣传方式等,没有达到真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保护,也没有很好的融入现代科技。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用创新方式的作用,重新塑造关于每个文化的新方式、新方法、新道路。例如北京故宫以媒体矩阵的方式进行宣传,这就是走出新的一步。在疫情防控要求下,我们可以改方式,改路子。例如可以利用全息投影、幻影成像、透明屏应用展示等技术开发虚拟VR体验,让游客不到实地也能提前感受到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文物的景象。在重塑文化保护道路时,我们要做到以根脉为基,传承精神,推动精神传承的和物质传承,更好的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还原历史脉络。我们触摸那些历史遗迹,可能会想起曾经的那一幕幕,有那么一些的生动,看到圆明园的遗迹我们会想起中国的“弱国无外交”。看到延安我们会想起革命先烈的热血,我们会想去追寻先人的步伐。我们脚印走过的地方都能描绘出一幅幅发展的图画。为了还原那人们口口相传的历史,就得从文化本身出发,以文化人,把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凸显出来,透过每一个线路,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有着清楚的认识。

  认同中华文明是我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而让中华文明“活起来”是当代中国人不可缺少的历史使命,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优秀中华文明,我们不能让其在我们这辈人手中磨灭。我们要通过深化、重塑、还原等方式把“根”培得更茁壮,把“魂”铸得更牢固,从而回答好时代给我们留下的课题,承担历史使命。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