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0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周贻刚 凌云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宁明讯 宁明县司法部门根据边民结构、文化层次、法制教育需求,创新采取“四举措”努力打造百里边关“六五”普法特色品牌,全面开展边关法治建设和边境大普法活动,不断提高边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构建“平安宁明”和谐边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边境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宁明县边境线长达212公里,是广西边境线最长的县。该县司法部门注意在边境乡(镇)建立司法援助工作站及法律援助联系点,聘请法律援助联络员,开展涉外法律咨询活动,对涉外婚姻、涉外务工、对外小额贸易等进行法律咨询和援助,保障两国边民的合法权益。2011年以来,他们在峙浪、爱店、寨安、桐棉4个边境乡(镇)共建立法治文化长廊6处,法治文化广场1个,使边境法治文化长廊总数达到20多处,并通过这些法治文化平台对边民群众开展以案释法、以图析法、以画说法普法教育活动。五年来,该县司法部门还在边境村(屯)建立各种法制宣传栏、固定标语等300多个(块),建立涉外调解组织38个,培养涉外调解员268人。

  创新边关民族特色普法载体。该县有9个文艺队长年与县(乡)普法办合作,参与公益性法制宣传。他们积极开展文艺晚会形式宣传,注意采取群众生产生活为题材,融入小品、相声、快板、彩调剧、山歌对唱等地方特色节目,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他们还借助民俗文化力量推进普法工作,在边境重大民俗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歌坡节”、“抢花炮”等传统节日,联合开展球赛、民间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峙浪乡爱民固边电影队”常年深入边境一线为边民送电影、送文化、送法律,深受边境地区居民喜爱。五年来,该县司法部门在边境地区共举办法制文艺演出2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观众达8万多人次。

  创新管边控边“133”举措。“133”即创立一个路长制、守住三道防线、注重三个强化。他们以边境骨干民兵组成边境“路长”,成为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志愿宣传员,使广大边民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边防意识进一步增强,更加自觉的投身到爱边管边控边当中来,成为打击走私、偷渡、贩毒等犯罪活动的“千里眼”、“顺风耳”,筑成了边境治安的铜墙铁壁。“路长制”得到了国家边防委员会、广州军区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得到在全区的推广。2015年,《宁明县创新管边控边“133”举措》还被《人民日报》(内参)宣传推介。

  加强跨国民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该县注意实施化解矛盾纠纷“131工程”,他们以县综治办为龙头,整合司法、信访、法庭、公安、调处、调解等部门成立了县、乡、村、屯四级矛盾纠纷信息调处中心或调处室,对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化解,有力地加强了各级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建设。2015年5月,国家司法部派出司法专家到爱店镇对涉外调解工作经验做法进行了实时跟踪录制,并将其收录进司法部编印的《人民调解工作经验实录》一书中。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加州路人
分享
首页